【阅读提示】社会矛盾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往往导致错过解决矛盾最佳时机,使一些矛盾升级恶化。近年来,在中央政法委的部署下,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努力使纠纷早解决、矛盾不上交,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一定效果。
走出去请进来摸准实情
为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打基础
“此事我会亲自负责协调,保证负责到底。”9月28日,广东省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吴沙,在群众接访现场,听完一位被诈骗群众的诉求,语气坚定地向相关查案人员指示:“力量不够要增加,力争尽快解决”。
公安机关一把手接待来访群众,走近百姓身边,现场解答群众疑惑、解决群众困难,这在全国公安机关,早已形成惯例。公安机关的大接访、大走访做法,正是全国各地各部门走出去、请进来,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疾苦、摸清矛盾底数的一个缩影。
小矛盾不及早解决势必会引发大纠纷,小隐患不尽快排除难免会引发大事件。针对之前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这项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2010年,中央综治办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意见》……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政法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部署下,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主进行日常排查活动;以党政主管部门为主开展行业、系统的排查;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行业和群体,乡镇(街道)每半月、县(市、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带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专项排查;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有的单位和部门还通过工作例会、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群众评议会、网络舆情、设立矛盾纠纷排查提示栏等方式,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排查掌握矛盾纠纷状况。
通过长期细致、形式多样的排查工作,多发性民间纠纷,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民生类、经济社会发展类、历史遗留类的矛盾纠纷,以及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集体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纷纷进入管理视野,为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打下了基础。
信息员助力耳聪目明
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社会矛盾排查工作中,群众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近百万“红袖箍”活跃在大街小巷。这些群众志愿者,既是社会治安的维护者,同时也担当起了社会矛盾排查的信息员。
像这样的社会矛盾排查信息员,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有,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整理上报,这是“义务和谐员”的职责。今年6月18日,在四川成都市双桥子街道,近2500名“义务和谐员”亮相社区。据介绍,路北社区首批“义务和谐员”上岗仅一个月,就先后调解各种矛盾纠纷36起,制止不文明行为113次,为居民提供服务27次,发现不安全重大线索3条,已成为名副其实化解矛盾纠纷的“前哨”。
辽宁省阜新市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以社区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开展排查调处工作。今年9月20日,阜新县城区内一居民打电话给社区,称楼上渗水,找不到主人,情绪非常激动。接到信息员报告后,社区管片委员陈艳华立刻找到外来暂住人口情况登记簿,及时联系到楼上住户并赶到现场,在迅速排除漏水问题的同时,又耐心做两家思想工作,避免了邻里之间产生矛盾。
今年7月,从江苏连云港到常州打工的茆某,因摆摊卖菜纠纷与沈某发生口角和扭打。双方互不相让,扬言要召集几十名老乡来拼个高低。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介入调解。双方握手言和,一起聚众斗殴事件得以消弭。这场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当地派出所聘请了500多名“马路天使信息员”。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通过数字化软件,按“关键词”自动分类汇集、研判,让社会矛盾第一时间显现、第一时间分流、第一时间化解。目前,该派出所已经排查社会舆情2269条,掐灭了180多个矛盾“导火索”。
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使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眼更明、耳更聪,通过一些苗头,及时发现隐患,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奠定了良好基础。
风险评估从源头减少矛盾
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扎起预防篱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省14个市全部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对533项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设进行了风险评估,其中有74项被叫停或暂缓实施,有效地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江苏省近年来抓住重点领域,防范重大矛盾,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防范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先,考虑和解决群众诉求在先,矛盾防范化解在先,重大项目的群众支持率上升,全省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没有一项在实施后引发规模性群体性事件,对重大工程进行阻工、闹事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与此同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8000多条,投入资金4亿多元,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问题3556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243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苏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达783项,有效化解矛盾纠纷4600余件。
由“保稳定”向“创稳定”模式的转变,是全国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现的新气象: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逐步迎来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
源头预防 排查预警(延伸阅读)
市、县、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织领导部门,要积极推动地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防止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引发矛盾纠纷。各级综治部门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制定客观、公正的考评标准和实施细则,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各级综治委及其办公室要认真组织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工作,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组)为主进行日常排查活动,以党政主管部门为主开展行业、系统的排查,重点是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行业和群体。依靠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建立信息员队伍,使排查工作制度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台账管理、报告制度。
进一步完善受理分流、首问责任、挂牌督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市、县、乡三级对重大矛盾纠纷和重大问题,要实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调处单位、调处方案和调处时限,依法调处,防止反复,一包到底。
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平台系统,努力实现工作部署、统计信息、预警预防、排查登记、调处流转等程序的联网联动、规范管理。
——摘自中央综治办《关于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意见》
(本报记者 黄庆畅)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