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整治买官卖官,岂能只查处“掌柜的”

2011年06月03日 22:07:37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近年来,买官卖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不仅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卖出几十顶甚至上百顶乌纱帽的“卖官书记”此起彼伏,而且“上贡升官”的不正当做法,有跳出潜规则身份、窃踞显规则之位的趋势。日前被查处的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徐社新,在6年时间内,将该县所有乡镇和重要县直部门的“官帽”卖了个遍,被称为“官帽售货郎”。据当地一名干部说,徐社新收了钱才会提拔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向其行贿想得到提拔重用几乎不可能。

  一个又一个的“官帽超市”开张,兴盛,败露,查处,散伙。人们在为贪官得到应有下场叫好的同时,也不乏疑虑和忧心。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了卖官者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的消息,而很少听说买官者被追究,被收回“官帽”。

  买卖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官卖官是非法权钱交易,是交易就有双方,这是一币两面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买官卖官之所以猖獗,正是因为背后存在可以牟取暴利的利益链条:卖官者收巨贿,买官者得要职,盘根错节,循环往复,各自滥用权力榨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不管是卖官还是买官,其行为都违背了党纪国法,社会危害不容小视,理应都站在被告席上。

  因此,整治买官卖官之风,捣毁权钱交易的“黑店”,不仅要抓那些卖官的“掌柜”,也要追究那些买官的“顾客”。只有让买官者、卖官者都付出沉重代价,官帽交易链条才可能被真正斩断。如若不然,抓起了“掌柜”,放跑了“顾客”,“买卖”的行情和规则依旧,那就很可能换个“掌柜的”重新开张。一些地方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买官风险低,违法违规成本低,受到的打击力度小,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事实上对买官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责任编辑:杨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