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持续高温致海南数十万农田受旱 三亚供水紧张

2011年06月03日 22:07:57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许多橡胶树在持续高温下日渐枯萎。本报记者孙乐明 摄

  “再不下雨,我们人畜饮水都成问题,更别说顾及农作物了。”今天上午,说到昌江旱情,昌江黎族自治县三防办负责人忧心忡忡。

  据昌江三防办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昌江月平均降雨量仅24.2毫米,较常年少了八成多。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2日,该县出现了186天的秋冬春连旱。6月1日至30日降雨量为67.2毫米,较常年偏少,同时,连日来的高温更是让土地缺水恶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截至7月7日,昌江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11.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8.4万亩,绝收面积2.4万亩,主要受旱作物为甘蔗、香蕉、橡胶、瓜菜等。旱情比较严重的村庄有海尾镇的长山、大安、进懂、白沙,昌化镇的先南、靛村、耐村,叉河镇的唐村、范地、老宏等。

  据介绍,石碌水库目前蓄水量为2200万立方米,仅占水库容量的20%,是近6年来石碌水库蓄水量最少的一年。根据测算,如果再无降雨,至8月20日,石碌水库将基本无水可放。此外,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总蓄水量目前约为600万立方米,比往年同期平均值少45%,预计可灌溉面积5000亩,只能维持1个月的用水量。全县有6宗水库干涸,境内8条小河(溪)断流。

  昌江三防办负责人表示,昌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人数3.5万人次,封江堵河4条31处,投入抽水设施137台,各界投入抗旱资金152万元。如果旱情进一步恶化,县委、县政府将加大投入,用于抗旱和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记者杨勇通讯员关定斌特约记者曾高文)

  “往年这个时候,每天割胶的收入都有不少。但今年到现在为止,我的橡胶树还没有开割,干旱太严重了。”今天下午,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胶农老陈,一边看着落叶的胶树,一边摇头感慨。

  “现在看到的胶林,就像冬天时的景象,落叶的落叶,枯萎的枯萎,这样的干旱几十年都没见过。”海胶集团红林基地分公司13队队长贾超林这样说。

  记者在13队的胶园看到,由于干旱持续加剧,许多橡胶树出现落叶现象,部分橡胶树已枯萎死亡。贾超林说,开割胶园割不了,中小苗生长也受影响,附近地方老百姓的胶树,也一样受旱、减产。

  据悉,自去年10月下旬至今,昌江境内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的持续高温,使当地以橡胶为主的农作物严重受旱,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也出现大范围困难。

  昌江黎族自治县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昌江地区今年降水量不到去年同期的50%,海胶红林基地分公司红田片区降水量才57毫米,仅为去年同期的18%。该公司被迫三次全面停割,目前仍有4800多亩没有开割,橡胶产量也严重下降,今年到现在只完成256吨,去年同期已完成1370吨,预计今年全年将减产50%左右。由于职工收入少或没有割胶收入,分公司向胶工预借每月400元生活费。

  该公司预投入抗旱资金40多万元,但只是杯水车薪。 (记者孙乐明)

  屯昌:90%农田缺水

  5万亩晚稻无法插秧

  记者今天从屯昌县农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全县农田受旱严重,目前90%农田因缺水无法进行备耕及晚造生产。

  截至7月6日,全县晚稻购种面积5.3万多亩,已育秧面积3.8万多亩,但插秧面积仅有2300亩,是近年来晚稻插秧面积最少的一年。

  今天上午,记者在屯昌县坡心镇加买、关朗等田洋看到,绝大多数农田已干涸并出现了裂痕。因水源不足,抽水机也是开开停停,无法解决当前的旱情。坡心镇高坡村干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水田没水,整个村委会能插秧的水田面积不足100亩,如果再不下雨,晚稻无法正常插秧,农民的收入将大大减少。

  屯昌县三防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6月以来,受天气和降雨量偏少的影响,南吕、坡心、屯城镇等8个乡镇都出现不同程度受旱,部分乡镇还出现了人蓄饮水困难,目前全县55宗小二型以上的水库的蓄水量仅为库容的23%多一点。

  目前,屯昌水库现存蓄水量为223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用于饮食用水的良坡水库534万立方米,用于灌溉农田的蓄水量1696万立方米,可解决农田灌溉面积3.2万亩,其中木色水库蓄水量为1096万立方米,可解决农田灌溉面积2万亩,主要灌溉区是枫木、南吕、乌坡等镇。其它13宗小一型水库蓄水量500万立方米,可解决农田灌溉面积1万亩,38宗小二型水库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可解决农田灌溉面积0.2万亩。

  针对当前旱情和高温天气,屯昌县农业局领导干部已兵分多路深入各个乡镇,除了统计旱情外,还指导各个村委会想尽办法抢插晚稻秧苗。除此之外,还向村民建议及时改种抗旱作物,到今年中秋前抢种玉米、地瓜等比较容易生产的作物,确保大旱之年不减产不减收。(记者洪宝光特约记者王先)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