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详解药价管理背后的是是非非

2011年06月03日 22:08: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药价到底高不高

  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管理体制,药品价格有三种形式。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左右;医保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此外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占77%左右。

  2000年之前,国家对药品出厂、批发、零售所有环节的价格全管理。2000年之后,放开了药品出厂、批发环节的价格管理,只是对零售环节进行管理,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进行最高零售价的限制。

  从2000年开始,国家医保目录3次扩容,纳入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范围的药品,从200多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700种。用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就是,“10年间,跟着医保目录压价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00年进入目录的药品价格已经压得差不多了,2004年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挤压,2009年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还没有开始挤。

  他表示,如果静态地看医保目录药价,会发现,有的药品价格下行空间还比较大,有的则已经没有了空间,有的连补偿成本都不够。

  “有些药品的价格,已经低廉到我们觉得是否应该提高的地步。”他说,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工资收入大幅提高,企业的人工等生产要素也在大幅度上涨。如果价格不进行动态调整,有些药品企业就没有办法生产了。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中,有些肯定还有价格空间,有些空间很小,有些甚至已亏本。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