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时代先锋]追记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2011年06月03日 22:08:07  来源:河北日报
字号:    

  2010年1月23日,天气阴沉,朔风凛冽。晋州市吕家庄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众多的乡亲们在为一位92岁老人的离世失声痛哭,“老书记你忙了一辈子,还没有好好歇歇呢!”村民们抽泣着说。

  村委会的值班表上,还排着这位老人的班。就在前几个月,他还主持制定了村里的发展新规划:制帽厂的规模扩大四分之一,种子培育基地扩大1000亩,继续建设配套齐全、可容纳2000户村民的住宅小区……

  这位老人,就是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他当了半个世纪的村支书,在91岁高龄时仍以97%的高得票率当选,成为我国在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近日,记者在该村采访时,乡亲们说他们的老支书生前不但耳不聋、眼不花,而且思维敏捷。

  “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才不落趟”

  吕家庄村不靠山、不靠水,5500多人仅有6400多亩耕地。但这样一个无资源的村庄,年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

  村民们说,他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是因为“有一个思想不落后,能跟上形势的好支书”。

  1960年,高能权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深谙农业生产的他在全村实行了“三包一奖”的鼓励政策,即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摆脱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该村很快成为全镇的富村。

  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超前的高能权意识到“无工不富”,决定在发展村办企业上先行一步。当时,上企业非常困难,年近七十的高能权低下头、弯下腰,带领村干部四处跑项目、买设备、求人才。

  回忆起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今年75岁的村委会副主任高中秋感慨万分:“造纸毛毯厂是村里创办比较早的企业,当时,全国只有天津、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厂家能够生产。建厂首先要有技术,为解决技术难题,老书记就住在天津厂子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天天在厂子副总工程师下班的路上等着,见面就谈技术问题,时间长了,那位副总工程师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每个周末来村里作技术指导。”

  凭着这股闯劲和韧劲,村里相继建成了造纸厂、塑编厂、五金厂、制帽厂等企业。但是,村里用的是农业电,经常是早上6时停电,晚上9时以后才来,有时停电到晚上11时多,企业没法正常生产。怎么办?高能权和村里干部群众一商量,决定上变电站。

  当时,农民自己上变电站,在全省还没有先例。高能权和村干部跑县城、省城申请立项、办理手续。一年多时间,他们光跑石家庄就100多次,有时为了一个签字,等到晚上十一二点。最后,一座投资53万元的3.5万伏变电站终于投入运行。“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才不落趟。要让群众富起来,光靠集体企业不行,还要让群众多办个体私营经济。”村里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扶持村民干“个体”,并在能源、占地、信息上给予优惠。如今,村里的工业小区已有13家个体企业入驻。

  工业发展了,高能权又把办企业获得的收益用来反哺农业。十几年来,村里用于补贴农业的资金有6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3000多亩优质麦育种基地,2000亩谷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000多亩标准化鸭梨生产基地。

  如今,吕家庄村集体积累达5000多万元,有轿车、运输车十几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上百台,灌溉实现了节水化,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村里店铺林立、街道整齐,如一繁华小镇。“只有一心想着群众,群众才服咱的气”

  相对于周边的村子来说,吕家庄可谓“富得流油”,仅村集体存款的利息一年就达80多万元。但高能权的“抠”是远近出了名的。

  吕家庄在全国知名度较高,多年来,迎来送往非常多。可对于前来的客人,包括上级领导,高能权态度十分明了:要么办完事你走人,要么就留下吃碗面。每年下来,村里的招待费不过2000多元。

  采访中,好多村民都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上级领导来村里检查工作,招待时买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客人走后,高能权一看还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就让人全部退给了小卖部。这次招待仅仅花了7元钱。“只有一心想着群众,群众才服咱的气,才能跟咱走。”只要是集体的,一分一厘、一个螺丝钉高能权都看在眼里。建筑施工后剩余的下脚料、废铁、破塑料布,他都积攒起来,当废品卖了后入村里的账。

  多年给村集体开小车的司机高国安告诉记者,高能权不抽烟、不喝酒。每次去省城办事,只要中午以前把事办完,都是跑上一个小时回家里再吃。“如果下午还要办事,就找个小饭馆,吃一份炒饼,连鸡蛋汤也舍不得喝一碗,一说就是喝水吧,给村里省点,鸡蛋汤还一块钱呢。”

  这个“抠门”的老支书,对改善群众生活却从不抠门。村里有了钱,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修了水塔,打了两眼300米以上的深水井,常年免费为群众供水;建起卫星接收站,群众免费看上了36套电视节目;建立农村保健站,村民小病不出村……

  在吕家庄,谁家有了事,高能权都会去管;村里有谁病了,他都要去看望;过节了,他早早备好肉、油、面、菜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村民李高峰说:“村里人信服他,不管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说说。”

  高能权性情温和,一辈子没和谁发过脾气,可他却有个外号———“老坚决”。来由是这样的: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高能权的一个亲戚找他要求承包,并许诺给回扣,被他坚决拒绝了。他亲自主持工程招标投标,造价由每平方米350元降到了250元,仅此一项就给集体节约资金9万多元。后来他的这个亲戚说他“老坚决”,好多年都不理他。

  就是这个“老坚决”,计划生育,他第一个做妻侄女的工作;一个表亲为多要半米宅基地被他拒之门外;他的孙女在市里读书,村里的车去办事时顺道接送了几次,他也补交了36元车费。

  就是这个“老坚决”,当村民们大都住上了二层小楼,他还一直住在平房里;一台打开后满是雪花的电视机看了20多个年头,他还满足地说“能听新闻听戏就行”。“老支书生前经常告诫我们,谁想给自己捞好处就先辞职。”村委会主任高海秀介绍说,在高能权的带领下,几十年来,吕家庄村的村干部,都是上任后一直干到老,没有一个中途撤换过,没有出现过一个违法违纪的。“跟着高书记干,大伙儿心里都有一股子劲儿,就是多为群众谋福利。”(记者 霍晓丽)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孙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