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等是保障房需着力解决的问题,而治理官员腐败与民间大规模失信尤为迫切
针对保障房中早已为民众所诟病的症结,北京市近日开出了一张处方。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发出的通知,一直到年底,北京将全面核查17.94万户保障房家庭的资格,打击骗租骗购保障房的行为,已入住的保障房家庭也首次纳入了核查范围。对存在虚报、瞒报的家庭,一经查出,即使已经签订了购房合同甚至入住的,也将被责令退房。
对于此举的意义,研究人士解读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其能否引领全国保障房领域整饬“痼疾”的风气,根除保障房背后的暗影,仍有待观察。
保障房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瞭望》新闻周刊关注的要点之一。4月5日出版的第14期《瞭望》发表的《保障性住房入住公平难题》一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入住公平,既需要破除诸多门槛限制,更需要政府部门和民众守住信用的底线。
财经评论员叶檀针对保障性住房的现状曾有过这样的评论:“百孔千疮的监管体制,使保障性住房成为令人灰心的旗帜。”
北京的行动让人们对保障房回归其改善民生的初衷燃起了希望。在研究者提出的解难良方中,解决监管难题,治理官员腐败与民间大规模失信乃是根本。这超过了保障性住房面临的诸如资金不足、保障覆盖面不够广等难题。
被挤占了的保障空间
“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集中反映,利益冲突与博弈激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看来,解决保障房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工作是作秀还是做实,有没有决心。
在北京市开展保障性住房资格专项核查工作前的一些时日,一篇《陕西眉县经适房副科以上领导占一半》的报道,把陕西省眉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时隔5日,《法制日报》主办的《法制周末》对此进行了追踪,当地官员在正面回应时强调两点:副科以上领导占的比例不对;先前媒体报道的“名单作废”也不实,名单并没有作废,只是暂时撤下来,因为公示的时间到了。
4月中旬,南方多家媒体报道,深圳保障性住房申请初审合格家庭公示中出现怪象:至少有299户通过者在政府部门工作,连齐齐哈尔驻深办主任也通过了申请。不少申请者甚至还拥有每平方米售价超5万元的豪宅。在接到举报监督后,部分申请人退出申请。
再往前溯,今年3月,媒体曝光了深圳桃源村三期经济适用房的“豪车”现象,这些本来是当地政府面向社会低收入困难家庭推出的经济适用房,却豪车云集,车库里竟停有数十辆雷克萨斯、奔驰、奥迪、皇冠等名牌豪华汽车。开豪华车住经适房成了这里最大的“亮点”。
2009年6月,河南郑州爆出经适房建设用地暗地被改作商业用地。当地居民提供的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发放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上,“建设内容”一项明确注明为“经济适用房”。但是几年过去了,开发商河南天荣置业公司却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12幢联排别墅和两幢楼中楼。
同年6月,武汉爆出经适房“六连号事件”,73名购房者花钱作弊。2010年3月31日,随着第二批共11名被告被判处9个月至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震惊一时的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案件尘埃落定。
2009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的一份材料被晒到网络上。140多套安置房的销售对象中,有数十名市、县级领导干部及一批“关系人”。
……
来自北京市住建委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全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累计审核通过17.94万户。目前已查出1371户家庭存在瞒报家庭住房、收入、资产等情况。其中100余户家庭更是已经与开发商签订完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商品住房的购买合同。目前这些家庭已被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取消了申请资格,或者被要求解除了购房合同。
有受访人士表示,保障性住房扮演了某些利益集团“福利房”的角色。其背后的公权私用等行为,使得所谓的资质审查等成为走过场。“只要严格审查,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骗购行为。某种程度上说,监管制度的缺陷和利益寻租空间的存在放纵了丑陋的行为。”
基于上述判断,该受访者认为,保障房领域的腐败和失信板子不能全打在购房者身上,根子上就出了问题。“如果现在能查出来谁骗购了,为什么当初没有查出来?技术不行还是有意为之?如果只是当初有遗漏,何至于现在查出来这么多?”
长期从事房地产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为本刊分析,在保障性住房供应较少,而一定期限后保障房又可以上市交易,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空间的情况下,“官员、有关系的、行贿的、造假的都一起来了,大家都想往里钻。”最终的结果是挤占了贫困者的保障空间,造成保障体制的低效。
[责任编辑:孙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