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内蒙古贫困县举债造新城续:副县长承认脱离实际

2011年06月03日 22:0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    

  

 

清水河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大都住在破旧的窑洞里。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清水河县王贵窑乡山坡上的烂尾楼。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2分报道,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一场历时十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是留下了一堆“烂尾楼”,这一闹剧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当地政府为何热衷于造新城运动?谁又该为这个十年的烂摊子承担责任?详细情况,我们马上连线就此事进行跟踪采访的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记者张丽娜。

  主持人:先描述一下你在那里看到的这座烂尾新城到底是什么样子?

  记者:在我眼前看到的这座新城,就是有几座楼已经建好,比如它的财政局还有县委办公大楼,还有几座建到一半,还有刚打起地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有几家单位里面,由于长期没有人居住,落下很多灰尘,还有的甚至有一些鸽子在“居住”。它所在的位置是处于相对比较平坦的一个地理位置,但比较荒凉,目前新区有几条道路已经修好,荒凉到什么程度?

  我们在采访的两三个小时的过程中,很少有人经过,但是在一个荒凉的山坡地带,记者了解到,它是在1998年有建新区的想法的时候就想过要把审批手续递交上去,所以这几年一直在递交手续。但是当地一个工业园区的负责人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他们报批手续的过程中,正赶上国家在严抓楼堂管所建设,所以审批一直没有批下来,也只能未批先建,由于没有任何的审批手续,所以它只能违规建筑的名义存在。

  主持人:我们知道,清水河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为什么舍得搞这样一个大手笔的工作,而且当地政府是如何回应这样一个事?

  记者:它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且就是当时决定建新城的时候,当时财力只有2、3000万,但是却斥资60多个亿,由于是上级领导的一个“点子工程”,决定为了把新区转移到一个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地带便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县里的考虑主要是由于上级领导的意思,所以决定开始新区建设。当地副县长接受我采访的时候说,由于财力无法承受,所以最后只能搁浅,他也坦诚的说是有些脱离实际。

  实事求是地讲,清水河现在所在的办公地址也就是它的旧区,确实条件非常差,连有的乡镇条件都不如;比如说它的地面、办公条件都很差,但是为什么现在受到批评,主要是因为它脱离实际,如果是国家能把它转移出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应该是一个好事,但是从实际条件来看,它确实不具备建设新区的实力。

  主持人:可以说是举债搞这样一个新城运动,我们也知道这个新城运动通过你的报道发现,它给当地的居民造成很重的影响,但是这个事已经拖了十年了,一堆楼都烂在那里,究竟谁应该为这个烂摊子买单呢?

  记者:现在来看,对于买单这个问题来说,应该是一个死局,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基层的负责人都表示几届领导都已经划定了,新一届领导也正在把这个新区建为项目区——工业园区,以此来减轻新区建设带来的损失。正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所以到底是谁点的题谁来负责,执行者还是决策者来负责,对于当地来说,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像清水河发生这种事情并非个案,因为从近期曝光的很多事情来看,这种瞎折腾还是屡禁不止。

  记者采访中感受最深得,我们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决策、追究机制,也就是说它事前还有事中、事后都没有相应的监督,也没有责任追究确认制度,所以导致很多相关的执行者盲目地追从,或者是为了利益驱使或者是政绩需要盲目的大手笔,但是出了事之后又没有承担责任,这样的话无法形成威慑力,如果是没有责任追究机制,像清水河这样的事情应该还会有。

  主持人: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让那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和任职后都为他们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绩负责到底。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