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自治区主席的向巴平措向人大代表们报告: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这项工程在西藏实施4年来,已惠及全区23万户农牧民。
2009年8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五大自治区成就展上,西藏安居工程是一个亮点。当讲解员介绍西藏将提前一年让80%以上居住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漂亮、舒适的安居房时,一位外国记者禁不住追问:“最终的目标会是100%吗?”肯定的答复,令他瞪大了眼睛。
1月20日,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德庆乡邱桑村村民卓嘎在家编制氆氇垫。2009年,西藏各级政府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农牧业增产增效综合措施,开辟农牧民增收新渠道,使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3598元,比上年增长13%,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就改善民生而言,在不少人眼中有些神秘的西藏,多年来走在我国各省区市的前列:率先免除农业税;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农牧区中小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率先在农牧区实现免费医疗制度;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率先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五个率先”是让生活在西藏的各族人民倍感温暖的一个话题。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西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在深入贯彻,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高原连北京,以人为本,西藏各族群众沐浴在中央惠民政策的春风里
在空间上,西藏与北京的距离显得遥远,但中央惠民政策的春风却每每最先吹播到这片高天厚土。
2009年国庆节前夕,古城日喀则。一辆辆白色农用车穿城而过,每台车的车门上都印有“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党中央、国务院赠送”的红色大字。这是为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党中央、国务院特地赠送西藏农牧区群众的礼物,除了农用运输车外,还包括大批应急照明灯和广播电视接收器以及向“三老”人员发放慰问金、为生活困难群众发放补贴,价值总计5.3亿元。
驾着新车回乡的仁布县农民次仁满心欢喜地说:“感谢党中央、国务院!这些年来,每当我们西藏老百姓有什么需要,总能得到来自北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准备搞运输,这车正派上用场。”
无论是中央第二至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分别确定的43项工程、62项工程、117项工程,还是正在实施的“十一五”期间180项工程,与民生相关的项目都占很大比例。一项统计显示: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转移支付累计达2019亿元,其中2001年至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1541多亿元,占同期西藏总财力的93.7%。也就是说,西藏每花100元人民币,有90多元来自中央的支持。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西藏的民生事业,明确提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央的要求是,要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把体现农牧民利益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到2010年力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王小彬博士认为,西藏民生事业的发展,是党和国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生动、最 直接的体现。
国家对西藏全区人民实行特殊的卫生保健政策。在城镇实行个人医疗资金账户和公办民助相结合的医疗费用承担办法,在农牧区实行免费医疗,免费补助标准已提高到年人均180元。2008年底,西藏全区卫生机构达1339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5人。西藏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致力于解决西藏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十五”以来,自治区73个县均安排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国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5亿元;全区共解决了58万人与55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005年,西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加大资金投入,截至2009年底,累计解决了12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1月18日,西藏达孜县帮堆乡几个孩子在一起复习功课。据了解,2009年,西藏第8次提高了旨在帮助农牧区贫困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三包”经费标准,年生均达到1800元,受益学生27万人。为加快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国家从1985年起在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开始实施“三包”和助学金制度。根据规定,对农牧民子女住校生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对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对普通高中农牧民子女住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牧民子女走读发放助学金。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国家从1985年开始对西藏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三包”政策,并先后8次提高标准,现在农牧区每名小学生、初中生每学年“三包”经费已分别提高到1750元和1850元。2007年,西藏又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全区所有县(市、区)已全部实现“普九”。
[责任编辑:阳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