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广州政治“十月现象”:罕见的政治民主实践集中操练

2011年06月03日 22:10:48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交通拥堵之困,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之争,公交LPG之辩,部门预算公开之举、最牛“官腔”……

  广州,一系列关乎百姓民生、事涉政府决策的多个民生热点,在刚刚过去的10月集中曝光并延续至今,引发了一波波“舆论风暴”。

  “舆论风暴”中,身份各异的百姓、企业、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和单位纷纷亮相,积极介入,主动发声,共同影响和制衡着政府的决策。

  这是一次罕见的政治民主实践的集中“操练”,敏锐的学者将其称为广州的“十月现象”。争论仍在继续,问题还都没有解决,但“十月现象”中的可圈可点之处,对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民主政治实践不乏可借鉴之处。

  公民参与性民主的升温

  番禺居民反对垃圾焚烧站现址的行为,不能不说是中国迈向民主社会的可贵操练

  10月至11月,在广州公共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当然是他们———普通的市民以及番禺数十万小区业主。

  10月23日上午,来自南国奥园、广州碧桂园、海龙湾、丽江花园等楼盘的业主代表来到了广州市环卫局和华南环科所,递交了“请尊重30万番禺人民民意,停止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书信。随即,一场反对该项目的大签名活动也在附近多个小区展开。

  在很多人特别是少数政府官员的传统意识里,公众有组织地评价某个政府决策,是件相当可怕的事情,有人甚至本能地把这种评价与闹事、刁民等词汇联系起来,视其为洪水猛兽。健康受到威胁,楼盘迅速贬值,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番禺的业主们会不会出现失控的行为呢?

  我们看到,番禺居民从切身利益出发,以社区为单位有组织地参与到环境项目的决策中来,参与民主政治的意愿与能力令人赞叹。

  他们钻劲十足,有翻译《纽约时报》文章的,有请国内权威专家作证的,甚至有业主自发组团实地考察了广州另一个垃圾焚烧厂。近日,《羊城晚报》又有报道:业主们自发调查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的专家身份和“立场”……

  几乎在同一时间,广州市政府回应公民申请,在网上公布了财政预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认为,申请者、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成员李德涛的行为也是公民对预算公开的一种主动参与,是典型的公众参与式民主,其性质与番禺居民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参与一样。

  作为中国民间环保维权里程碑的厦门PX事件,被媒体屡屡用以与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作比较。在媒体眼中,厦门市民在公众参与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理性以及适度的妥协,正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精神气质。

  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郭巍青教授的眼里,无论是厦门PX事件,还是番禺居民反对垃圾焚烧站现址的行为,抑或李德涛对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公开的申请,揭示的都是一个规律:这是一个社会在事关公众事务的决策上日趋文明的标志,也是公民社会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的开始。同时,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公众和政府之间形成对话机制,番禺居民之间、不同小区之间,也在形成一种民间意见机制的良性互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迈向民主社会的一种可贵操练。

  首尝“螃蟹”式的预算公开

  这是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必经之路,堪称中国最具深远意义的公共事件之一

  在广州十月的舆论风暴中,由公民李德涛引发的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114个部门预算一事,堪称最具深远意义的公共事件之一。广州,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再次首尝“螃蟹”。

  近年来,李德涛向财政部等十多个部委及十几个城市政府发出了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申请。今年10月,李德涛又像往常一样,在同一天向广州和上海两个城市分别递交了财政预算公开申请。8天后,广州接受申请公开了预算,而上海则以预算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

  一直以来,部门预算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公众即使想挑其“刺”也难知其情。广州市的政府财政预算上网当日,广州财政网就被4万多次的点击“击瘫”,因为平常这个网一个月的点击量也不过3万次。果不其然,预算公布第二天,就由《羊城晚报》率先引爆了“9间机关幼儿园财政年补6000万”之事。随后,中央和各地媒体纷纷跟进,民众也在各种意见渠道里大肆褒贬。

  显然,纷至沓来的质疑都是预算公开带来的。如果广州的预算不公开,公众无从知晓具体的财政流向和政府怎么花钱,也就无法质疑了———知情是判断的基础。

  在多年的制度惯性下,广州的决策者们不会不知道这些“潜在的风险”,但仍然选择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显示的是一种坦荡与魄力。广州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说:“我们会坚持下去……不光是给审计局看或者给人大常委会看,还要给广大人民群众看!”

  正如张杰明所说的,政府不仅要公开预算接受代议机关的审议,还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中国民主改革必经之路,作为先行者的广州顺应了中国改革的这个历史大势。

  而在广州市财政预算已被褒贬得翻来覆去三天后的10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大方”地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此外还将积极探索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方式、范围和形式。

  “一把手”道歉的政治生态

  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体现了政府对民意的尊重,也说明政府工作公开、透明

  一个城市的政治生态 ,最容易从“一把手”的态度看出……

  “我家路面常打开……东西南北都是工地……流动中的空气充满着尘泥……广州欢迎你,在天河路上屏住呼吸,在岗顶十字路上堵死你……”这首由广州网友改编自《北京欢迎你》的歌曲,真不给广州政府面子。但在10月23日的一个公开场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承认这首《广州欢迎你》基本是事实,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广州连续大修主干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公众出行,公开向市民道歉……

  就在同一天,广州市长张广宁此前拍板借道华快缓解天河交通堵塞的方案终于有了眉目。11月1日,免费借道开始实施。

  11月4日,在一年一度的政情通报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再度坦言,目前广州的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对给市民出行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有评论称,国内甚至国际上塞车的城市岂止十个百个,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就一个城市的塞车问题公开向市民道歉,在中国的政治生活里并不多见,朱小丹开了个好头。

  “市委书记放下身段承认错误,市长亲力亲为操心广州的交通,市民当然也会体谅理解,目前塞车的阵痛是为了以后交通更加畅顺。”郭巍青教授说,“尽管这一公开道歉来得稍晚了些,但它毕竟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体现了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对人民的负责,也说明政府工作公开、透明,必须敢于接受社会监督。”

  无独有偶,就在朱小丹公开道歉数天之后,《羊城晚报》首曝广州新光快速路有限公司梁姓部门负责人爆出的最牛“官”腔:“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朱小丹迅速批示:“政务公开是我们对市民的郑重承诺,最牛‘官’腔令人心寒!”

  市委书记、副市长均为交通拥堵公开道歉,市委书记对最牛“官”腔的批判,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来自官员阶层的正义和良心,看到了一种执政为民的主动意识。

  全民参政议政的制度化

  在广州,几乎所有公共事件都能听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声音,这是其他省市没有的

  8月中旬,曾德雄等5位广州市人大代表自发相约调研。10月23日,曾德雄的一份公交行业调研报告,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至今仍未平息。几乎所有媒体都将焦点聚集于LPG(液化石油气)项目上。非议、力挺、清洁、污染……一时间风雨满城。一个本应只是行业性的论证为何演变至此?这与提出者是人大代表的特殊身份有着一定的联系。

  现广东省政府参事、曾为广州市人大代表的王则楚说:“在广州,几乎所有公共事件都能听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声音,看到他们参与的身影,这是其他省市所没有的!”

  早在几年前,“广州人大现象”就在全国叫响。广州代表执法检查用得最普遍,财政监督走在全国最前沿,提议案建议最积极,可最让老百姓喊“痛快”的还是询问与质询。广州市民或许还记得,2000年广州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几乎成了人大代表们的询问大会,8天的会期里出现了8个询问案。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问到最后,有的政府官员甚至哑口无言,面面相觑。第二年的人代会,代表们共提出询问11次,询问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广州越走越快。今年9月初,广州市委率先在全国出台新规程《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明确重大政策须先经政治协商。这份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督导、十易其稿的政协新政,被专家称为“可望为全局性的政治文明变革”。

  10月16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规定:政府越权的决定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撤销,重大事项讨论存在争议可召开听证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应报告人大……

  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看来,“这次推出的《办法》,将广州的制度化民主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专家视野:广州政治“十月现象”

  广州市委党校民主政治调研部主任陈伟教授:一个月里有这么多的民主政治事件集中爆发,在我的印象里是没有的,我认为可以将其称为“十月现象”,或者说白了就是“政(府)民(众)互动月”。

  这一系列民主政治事件,体现了官民、政民的持续互动以及各种力量的不断协商、调解。

  “十月现象”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十七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持续“利好”,目前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随着《珠三角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州的先行先试不但只停留在经济层面,还落到了民主政治建设上,比如《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比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策办法》,比如正在征求民意的《广州市政府重大举措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的多发也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触发点和聚焦点,集中反映在如交通拥堵、LPG之争、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个案上,而这些个案都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由此也可以说,广州特有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民生型”民主正在悄然升温。

  从“十月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广州的官民正在经历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政府学会了理性看待新生的“民生型”民主,而市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能够选择正确的发泄和处理渠道。所以,广州的“十月现象”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广州的“善治”之路也将延续下去……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