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湖北宜昌9月29日电(记者熊金超)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标志着三峡工程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水力发电效益,更意味着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将全面发挥防洪、航运、补水等综合性的社会公共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根据工程的设计,三峡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功能大于经营性功能。
郑守仁院士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多目标、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除防洪、发电外,三峡工程还具有航运和供水等多方面的效益。在这些效益中,防洪、航运和供水等属于社会公益性功能;而发电则属于经营性功能,是其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三峡蓄水达到175米的最高设计水位后,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的三峡工程,年发电量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从1994年开始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的郑守仁说,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一直过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造成沿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兴建三峡工程的第一目标就是为了确保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团队的领军人物,郑守仁说起三峡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功能时,如数家珍。他说,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显著增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1500万人民和2300万亩耕地将免受洪水威胁。蓄水到175米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已达到其设计防洪能力。即使发生千年一遇的长江洪水,三峡工程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使用,可保证长江中下游不会发生毁灭性的灾难。
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后,将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通航条件。郑守仁说,长江是一条丰枯不均的季节性河流,三峡工程蓄水,不仅大大拓宽和加深了长江上游航道,而且还将通过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的公益性补水,确保这一地区秋冬枯水期航道的畅通。自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蓄水以来,长江航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据统计,近6年来,累计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量已突破3亿吨,超过了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22年货运量的总和。
他说,三峡实现175米蓄水后,还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供水的需求,促进沿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