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化财政改革筑牢高质量跨越发展之基
深化财政改革筑牢高质量跨越发展之基
9月23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财政改革发展专场发布。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统筹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协同打出财税政策组合拳,沉着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为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等进行了介绍。
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云南省财政收入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12年至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338亿元增长到2278亿元,年均增长7.4%;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9621亿元,社保基金预算收入累计1334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累计250.4亿元。
省财政厅副厅长苏建宏介绍,10年来,云南省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支持(不含税收返还)2.7万亿元,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从2012年的357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34亿元,10年累计支出5.4万亿元,年均增长8.5%,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为推进“三个定位”建设贡献财政力量,建立健全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政策保障机制,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4135亿元,补齐民族地区教育、卫生等领域短板弱项,促进独龙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第二次“一步跨千年”。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2507亿元,坚决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5583亿元,积极支持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推动云南从发展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财政基础,10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各类扶贫资金3545亿元,特别是2015年至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61.5亿元增长到230.6亿元,年均增长达30.2%。为挪穷窝、拔穷根,“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000亿元,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2832个,帮助99.61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脱贫。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提供财政支撑,筹措安排资金243.3亿元,保障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及边境疫情防控等。
保障改善民生达到新水平,10年来,全省民生支出从2623亿元增加到5131亿元,年均增长8.2%,民生支出占比每年都保持在七成以上水平。省对下转移支付规模由1775亿元增加到3886亿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不断规范。积极筹措安排资金,落实省政府每年组织实施的10项惠民实事,解决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政府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2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2621亿元,中央财政政府债务额度累计7473亿元。特别是2015年以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达4533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至2021年,全省实现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00亿元,宏观税负从2018年的15.9%下降到2021年的13.5%。全省共减征、免征、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39项,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取消。
财政直达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和省级直达资金规模从2020年的107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166亿元,实现资金下达和监控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
培育支柱财源提速升级,聚焦产业强省战略部署,出台实施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产业强省若干财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发起成立省金控集团,设立省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坚持政策和资金两手发力,引导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过紧日子成为共识,省级财政带头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源和资产,2021年,省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数比2012年大幅度压减,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已成为常态。
财政管理改革开创新局面,推进交通运输、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10个分领域改革。建立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由“四本预算”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财政预决算公开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南5省区前列。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委员会,全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可控。全面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全口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完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制度机制,严厉整饬财经秩序,强化财会监督。财政管理工作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税收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非税收入管理不断规范,完成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地方税种征税范围、征税标准的出台实施。
在新的起点上,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持续改进作风,着力提升效能,奋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稳住经济大盘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出财政贡献。(记者 杨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