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 退休人群规模有多大?

2022-08-24 09:02: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最近,关于退休人群数量的讨论上了网络热搜。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人们对“退休”二字的关注也延伸到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养老体系等话题。

  目前,中国退休人群究竟有多大规模?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养老制度建设已做了哪些准备?

  中国已跨过第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期

  “周围1962年出生的人真不少”“跟前两年相比,今年退休的老同事明显多了”……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今明两年退休人员有增加的趋势。

  如果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和总人口数计算每年出生人口数,再以这个出生人口数简单推算,全国迈入60岁的人口数去年不到1200万,今年超过2000万,明年预计接近3000万。反映到现实生活中,退休人数可能增加明显。

  那么,如何认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退休人口规模?

  出生人口数量依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本报记者,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和总人口进行推算,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37个年份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这37年又构成了3个出生高峰。

  第一个高峰是1950-1958年,其间有6个年份出生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

  第二个高峰是1962-1975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万,其中1963年达到顶峰,接近3000万人。

  第三个高峰是1981-1997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万。

  “如果按60年往回推,今年对应的正是第二个出生高峰的起始年份1962年。”原新说,这也是近期退休人口数量引发大量关注的主要原因。

  不过,目前中国执行的主要还是男干部及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退休年龄,退休人数不能简单按60岁标准来看。换言之,相当一部分1962年左右出生的女性,5年前或更早前已经退休。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乡村49835万人。而近5亿农村人口并没有严格的退休制度和概念。

  “从理论上来说,出生高峰未必就一定对应退休高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只有当社会制度等常量不发生变化、出生规模特征明显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时,退休人口数才会呈现相应的变化态势,这是人口学变化的正常过程。而多位专家也认为,参考出生人口数等指标,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退休人群规模有所扩大将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近10年间,中国已跨过了第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期。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已占到总人口的18.7%。从2010年“六人普”到2020年“七人普”的10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量明显高于前一个10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认为,这主要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出生高峰所形成的人口队列相继进入老年期紧密相关。而在“十四五”时期,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规模人口队列会相继跨入老年期。

  退休规模在扩大,积极因素也不少

  退休人口增加会带来哪些影响?在许多长期研究人口学的专家看来,有挑战,但不必太过紧张。

  陆杰华说,退休人口增加,意味着全社会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更多,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也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远影响。此外,不少人注意到劳动力的供给数量近年来有所减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是人口学发展的规律。”原新认为,老龄化趋势无法改变,但这一现象本身不是问题,只有当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时才是问题。“当前应重视的是如何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

  虽然退休人群规模在扩大,但综合来看,积极因素也不少。

  ——总体上依然“年富力强”。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2020年“七人普”数据解读中明确表示,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

  ——低龄老人数量可观。去年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迈过78岁的门槛,中国确实进入“长寿时代”。而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

  ——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当前及今后退休的老年人,多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比以往都有较大提升。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占比为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同时,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至10.75年。“过去单纯依靠劳动力规模,现在劳动力素质更高了,可以将结构老化的劣势进一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陆杰华说。

  ——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一方面,机械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产业结构升级,“这降低了全社会对体力劳动的依赖,社会就业对年龄的包容性增强了。”原新说。另一方面,退休人群收入水平比以往提高,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扩大,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带动老年产业发展。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4亿人。多年来,全国基本养老金持续上涨,今年再次上调4%,惠及上亿退休人员。划拨国资充实社保基金、中央调剂金制度等重大改革措施,护航养老保险基金平稳可持续运行。8月18日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到2021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达30198.1亿元。人社部方面多次强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没问题。

  多位专家表示,积极适应人口发展趋势,挖掘蕴藏其中的机遇,是未来较长时间的重点。

  “边富边强边老”,化挑战为机遇

  天津话、东北话、山东话……语音搜索,方言也能听得懂。近期,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上线了方言语音搜索功能,让老年人免去网络购物时手写打字的烦恼,实现轻松购物。没有广告、没有弹窗、界面干净、操作明晰,多款手机APP也推出了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适老版”,让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更加便捷。眼下,越来越多企业和品牌围绕“银发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这是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前,相关政策调整已出台或正在谋划中。

  在退休人数引发热议的同时,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近几十年,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十四五”规划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将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针对一些人担心的退休人员养老问题,制度体系正不断完善。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台。参加个人养老金,可以在养老保险一、二支柱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份养老积累,进一步提高老年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今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方面明确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确定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城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近日表示,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当前中国老龄化进程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在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下,中国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本世纪中叶将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但届时也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这是一个“边富边强边老”的历史进程,面临挑战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