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绿美红河焕发新机

2022-08-18 12:58: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石头山、尾矿库上崛起森林公园,浑浊湖水重现清澈碧波蝶变美丽湿地,哈尼梯田活态传承生态资源变生态红利……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这样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事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战、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以“五个引领”奋力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迈上新台阶,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产业转型

  全州绿色能源装机占比提高11.8%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12.6%

  城市添绿

  累计建成15个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树造林1057万亩

  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提高到2021年的57.8%

  逐绿前行 厚植生态底色

  在个旧市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锌、铟、铅等稀贵金属被源源不断从机器中“吐出”,包装后运送到全国各地。很难想象,这些材料是从钢铁、电镀、化工废渣、烟尘中再次提炼而出的。

  “工业固危废的资源化处理实现了‘变废为宝’,我们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86.3%提高到97.8%,环境空气中砷、铅浓度分别降低90.4%和80.6%,有力筑牢了‘世界锡都 宜居个旧’的生态屏障。”个旧市常务副市长赵正田介绍。

  累计淘汰各类落后产能57.7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6%以上,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项目23个,重点重金属削减率17.44%,占全省净削减量的42.10%……这是个旧市近年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全州驰而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因矿产资源丰富,红河工业基础扎实,被誉为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红河州通过废旧收集循环、创新资源利用等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推动烟草、冶金、能源等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大批高污染企业有序退出,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低碳化。

  全州“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清废行动”40个部级挂牌点位全面完成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和重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均达到100%,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278.11万吨……

  目前,全州8个劣V类断面中有4个断面已逐步实现脱劣,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全州绿色能源装机占比提高1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12.6%,为红河工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红河州还重点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沟渠整治、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长桥海扩建和“两河”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水域岸线管控进一步强化,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长度5522公里,2012年至2021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向绿而兴 共享生态福祉

  虽是初秋,红河两岸仍是绿意浓浓。走进弥勒市,城区“种”入森林、映入河湖是这个滇南小城给游客留下的最深印象。无论是在太平湖森林公园内徜徉,或在美丽的甸溪河岸远眺锦屏山,抑或在湖泉生态园、东风韵景区中流连忘返,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的勃勃生机共同勾勒了生态发展的最亮底色。

  “在弥勒生活、工作很幸福,街边的一草一木,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都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可以触及的美好。”在弥勒工作5年的张舒介绍,作为外来居民,自己见证了这座城市近年来的变化,绿色融入城市,宜居宜业,是自己最终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红河州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品质。通道和面山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卓有成效,累计建成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弥勒甸溪河湿地公园等15个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树造林1057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提高到2021年的57.8%,还创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

  在开远市,凤凰生态公园这座从石漠化的荒山、石头山、垃圾山和废水塘中凿出的城市“绿肺”,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能呼吸”的幸福。

  开远是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拥有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但因煤而生、因煤而形成的火电、化工、水泥等产业,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污染。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城”,开远启动凤凰湖片区“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建成开放以来,昔日无人关注的荒坡、石头山、滩涂变成青山绿水环绕、四季鲜花盛开的生态家园,自生态公园建成后,开远市的城市公园不断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48平方米,有记录鸟类增加至280余种。

  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让更多人共享“生态福祉”。近年来红河州还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州获批23个国家森林乡村、97个省级森林乡村,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红河城镇新画卷引人入胜,“绿美”逐步成为了红河州各城市发展中的亮眼标签。

  点绿成金 释放生态红利

  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红河州的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在位于红河县大羊街乡的库博万亩热区高原特色农业基地,万亩荒山披上“绿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织网般遍布层层台地,“百果园”中一年四季弥漫着果香。

  红河县引进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与循环经济,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通过“流转返租”模式,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生产管理,使原先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按照有机、绿色、安全的发展方向,目前红河州发展万亩以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带52个,9个农产品先后被评为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弥勒市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水县创建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蒙自市创建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红河州全力支持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绿色发展,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从无到有,全州规模以上综合利用行业企业数量占全省43家的18.6%。建成国家、省、州三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产品设计示范企业1家。

  地处哀牢山区的红河州南部6县,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迎来了新的生机。

  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内的元阳县阿者科村,遵循整体保护、“活态”保护原则,通过实施“阿者科计划”,发展生态文旅产业,推广哈尼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促进梯田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文旅融合转型升级。

  “红河州正把优异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与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完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红河州副州长周永瑜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百姓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从城镇到乡村,从保护好山好水到全面绿色转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在红河已成常态。山清水秀的环境打开了发展新天地,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