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充错手机话费后只能认栽吗

2022-07-06 08:23:00
来源:法治日报
字号

  对方拒接 平台推脱 运营商不管

  充错手机话费后只能认栽吗

  一笔千元话费,令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田潇(化名)心烦意乱了近两个星期。原来,不久前,田潇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上的手机充值功能给自己新办的手机号充了1400元话费,但由于对新号码不熟悉,输入时将两个数字输错了位置,最终话费充到了别人的手机号上。跑了多个地方,打了无数个电话后仍然无果,田潇只好认栽。

  像田潇一样,充错话费后选择认栽的人不在少数。

  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法治日报》记者以“充错话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到相关词条下有不少有此经历的网友进行发言。多名网友表示,自己充错话费之后,与对方号主沟通未果,就很难再有其他途径进行维权。另有网友称,话费充值手机号码通常是手动输入,难免会有输错的情况,而系统并不会像银行卡转账一样有信息核对和提示,后续发现输错号码也无法通过平台撤回交易。

  那么,充错话费在法律上性质如何界定?错号号主拒绝归还应该怎么办?平台、运营商等有关主体是否应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充错话费的维权难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充错话费唯有自行沟通

  对方拒绝只能起诉维权

  发现充错手机号码后,田潇立刻打电话给手机号所属的通信运营商,询问人工客服应该如何处理?客服回复她只能私下与对方联系让其退还,而对于田潇之后咨询的“能否直接进行系统退款”和“对方同意退款后能否通过系统直接转账”,均得到否定答复。

  无奈之下,田潇只能先后发短信和打电话给错号号主,然而一周时间内,对方不是关机就是拒接。考虑到1400元不是小数目,田潇再次联系运营商,希望其能联系错号号主进行协商,但被以“无权进行操作”为由拒绝了。随后,田潇来到住所附近的派出所,就充错话费向民警咨询是否可能帮忙要回。接待民警告诉田潇,这种情况不属于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派出所只能给对方打电话进行协商。然而当时现场民警帮忙致电联系时,对方仍然是关机状态。

  田潇想到了诉讼,但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有明确的起诉人和其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而她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她又去咨询运营商客服,被告知只有司法系统或者委托律师才能调取客户个人信息。

  在北京市海淀区就读研二的汪女士有过被人充错话费的经历,不过都是50元、100元这样的小数额。当对方来电说明情况后,她便主动把钱退回去了。不过,她也坦言,如果金额过大,可能还是会跟对方沟通,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额再退还,“因为没有强制性规定要求你必须退多少,运营商也不管”。

  记者联系三大通信运营商,均被告知,充错话费后,只能联系对方号主进行协商,让其退回,运营商无权进行直接退款操作。一位电信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线下通过其系统进行充值,输错电话号码将话费充到他人手机号上,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追回。如果是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进行话费充值,一方面移动运营商无法干涉平台数据,另一方面平台通常是通过话费卡进行充值,所以一经使用无法退还,只能与错号号主私下沟通。

  错号一方属于不当得利

  相关情况存在维权难点

  充错话费在法律上性质如何界定?被充错话费的错号号主是否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认为,一方充话费,不慎输入了错误的号码,被充入话费的一方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他提到,民法典在合同编专章规定了不当得利之债,即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得利人负有返还的义务。但同时根据民法典规定,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因此,如果被充入话费的一方完全不知道自己目前的话费是别人误充的,并且正常使用了话费,那么当充入话费一方索要时,被充入话费一方只需返还所剩的部分即可。如果充入话费的数额较大、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而被充入话费一方拒不返还的,则有可能构成侵占罪。”孟强说。

  为什么电话号码运营商无法直接进行退款操作?

  孟强分析称,一般而言,除非是在营业厅进行话费充值并且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将号码输入错误,否则充错话费这种不当得利关系只存在于充入话费一方与被充入话费一方之间。在实践中,如果一方向另一方主张不当得利之债,往往需要对方愿意配合返还才能比较顺利解决纠纷,如果另一方拒不配合,或者无法联系对方,则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但是要达到民事诉讼法上起诉的标准,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能够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具体明确的信息才行,而普通人很难得知被充入话费一方的姓名、住所等信息,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如果向运营商索要被充入话费一方的个人信息,运营商一方面负有保护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另一方面也担心他人有意假装充错话费来套取他人个人信息,因此一般不会提供被充入话费一方的具体个人信息。”孟强说。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告诉记者,在我国,电话号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运营商通过向国家申请取得部分码号资源的使用权,用户再通过与运营商签订电信服务合同获得手机号码的使用权,使用权人依法享有的使用权利受法律保护。如果有用户在充值时错将话费充进了别的手机号码里,因为运营商不是该手机号码的使用权人,其原则上无权在未经错号机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撤销”或退回款项。实务中,运营商通常所称“未经错号机主同意其无权进行直接退款操作”的依据也在于此。

  充值流程缺乏提示核对

  有关主体需要完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进行手机充值服务,和其他转账等业务相比,并没有相应的信息核实或警示服务。

  记者在两大移动支付平台上,点击手机充值,分别向不同的通信运营商号码进行充值,发现其中一个平台只有在初次给某电话号码进行充值时,会提示进行核实,其他情况下并不会有所提示;而另一个移动支付平台则完全没有任何提示信息。充值时更不会显示号主部分个人信息等用以区分。

  在岳屾山看来,充错话费的情况频繁发生与平台交易时缺乏信息核对和提示情况有一定关联。虽然充错话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充值人自己操作失误导致,但对于支付平台来说,其完全可以通过要求用户进行二次输入充值号码来核对,以尽量降低用户充错话费的风险,但实际上支付平台缺乏相关预防措施。

  孟强建议,为减少充错话费后维权难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和提供充值服务的平台应当充分履行提醒、警示义务。例如,可以提供充值话费实时到账或者延时到账的服务,在延时到账时间到来之前,充值人可以撤销充值。又如,可以设置在用户输入待充值手机号码后,界面进行语言或者语音提示,对号码重复播报一遍,让用户确认之后才能完成充值服务。

  岳屾山则建议运营商对话费充值操作提供短信确认和提示措施,以降低充错话费风险。此外,运营商可尽量协助双方进行沟通并为退费提供便利,如在错号机主同意退款的情况下,帮助双方将充错的话费进行账号间互转,减免错号机主对返还现金的抵触情绪等。

  “运营商有义务依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如果充错话费一方确需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建议运营商适当考虑通过要求其签订保密承诺书等形式,向其或其委托的律师提供错号机主的必要信息,以便于其完成诉讼。”岳屾山说。(见习记者 孙天骄 记者 陈磊)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