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每当电话响起,这位90后就会进入“战斗”状态

2022-05-13 15:2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字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每次接到疾控部门打来的电话或信息,段恒璐的神经都会立刻高度紧张起来。作为北京市东城区疫情防控转运一组的工作人员,段恒璐负责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

  来自疾控部门的电话和信息意味着排查出了高危人员,必须快速转运至隔离点,以减少疫情传播。

  在工作中的段恒璐(右一)。

  90后段恒璐是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干部。今年3月,北京东城区曾出现聚集性疫情,毕业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他被抽调到东城区转运一组,并下沉至社区开展防疫相关工作。4月底,一波疫情再次席卷北京,段恒璐又一次开始担负起转运工作。

  段恒璐介绍,转运是一套需要高度配合并且要求高时效性的工作,当有确诊病例后,疾控部门要立即溯源并迅速排查密接人员,经过多个环节核实后,转运组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

  “转运中,每个环节都要无缝连接,才能保证高效有序”,段恒璐说,转运组起到承上启下、指导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转运工作的作用。

  转运组收到密接人员信息后,一方面会立刻与街道联系,由街道告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转运准备,另一方面也会联系相关部门在隔离点准备后房间。

  转运工作就像咬合的齿轮,一环扣错,就会影响整体运行。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

  在段恒璐看来,转运就是要抢时间。他介绍说,目前完成高危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大概在5小时左右,尽量做到人、车、物资、房间互不等待,既不耽误工作人员的时间,也尽量不让密接人员在等待中产生焦虑情绪。

  而最初,完成一名密接人员的转运大概需要8个多小时。也正是在不断地摸索中,转运提高了效率。段恒璐回忆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下沉到社区协助街道梳理转运流程,调查发现原有的“串联”工作形式效率不够高,于是将沟通协调机制里的“串联”改为“并联”,多点沟通,提高效率。

  原先转运时,工作人员完成上一环节后,再去通知下一环节的负责人员,但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这样就造成时间浪费,密接人员也需要不断等待。

  段恒璐和同事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改变沟通机制,接到转运任务后,他们同时向不同环节的工作人员下发通知,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各环节同时运转。这样一来,密接人员等待的时间减少了,转运节奏也快了起来,转运时间从8小时减少到5个小时,减少了等待时间,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

  有时也还是会遇到不配合的密接人员,造成转运时间延长。“但工作人员都会尽力解决密接人员的担忧。”段恒璐说,曾经有一个养了7只猫的老爷子在转运时提出要带着宠物一起隔离,工作人员劝说了好久,向老人保证会照顾好这些宠物、并且会定期给他发送宠物的视频后,老人才上了救护车前往隔离点。

  “我们都能理解,毕竟集中隔离对于居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段恒璐说,老人隔离结束后,看到自己的宠物被养得很好,也对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段恒璐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总结出了“4+2密接转运工作法”。其中“4”指“注意接到两书”,即通知书和告知书;“做好两沟通”,即做好密接人员沟通和所在社区沟通;“围绕两张表”,即人员登记表和转运申请单;“做到两到位”,即人员配齐到位,人员工作到位。

  “说到底转运工作运转还是得靠人的执行,人员要配齐到位,要有一个专班。”段恒璐说,“新冠疫情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人员不齐难免造成人员在接单时遗漏并造成短时间大量积压,一定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段恒璐还要求转运中要做到“突出个性化服务”及“转运完毕回头看”这两点,“转运完毕回头看是非常必要的,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工作人员难免有遗漏,所以一定要回头检查是否转运完成,核对每一细节,这样才能保证转运工作的顺利完成。”他把这个过程称作扫雷,“如果有遗漏,那就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雷,所以必须做好排雷工作。”

  如今,随着工作的深入,段恒璐所在的东城区转运一组又起草了《北京市东城区密接者转运工作方案》,围绕街道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了《密接者转运工作实操指引》,形成了“1(方案)+X(指引)”的配套方案,将疫情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流程优化了,可是段恒璐和同事们的工作更累了。各环节并联的关键是当密接任务下发后,有人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并及时通知各个部门同时启动转运工作。段恒璐和应急小分队成员们担负起了这个任务,面对持续不断新增的确诊病例,他们要连轴转以保证转运工作的顺畅。

  段恒璐说,工作起来全神贯注,肾上腺素飙升, 感觉不到困和累,但连着几天下来身体也还是扛不住,“喝咖啡根本不管用,感觉身子都麻了。”有时候他就在工作间隙靠在椅背上睡一会儿,电话打来的时候立刻醒来。

  “是一种责任心吧。”段恒璐说,自己作为党员,又是疾控专业出身,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必须坚持,“我们经常学习党史故事,常说党员先进性、常说‘随时为党和人民付出一切’,这种信念已经根植在心里了,我觉得其他党员,其他年轻人在我这样的环境下也会这么干的。”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