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0份有“身份证”的水稻育种材料在云南施甸开播
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60000份有“身份证”的水稻育种材料开始播种。
在试验田里,施甸县水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希华正在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种专家一起指导农户播散水稻育种材料。
“你可别小看这一粒粒水稻种,它们可是科研工作者的宝贝,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杨希华介绍,等这些种子长成秧苗后就变成了两用核不育系育种材料,也就是两用核不育系水稻的母本。在每年的7-8月份,科研工作者会将这些水稻母本与父本配对,再从配对成功的水稻种中,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优良品种作为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据了解,云南施甸是我国水稻育种夏繁基地,海南则为冬繁基地,两地结合,将常规8-10年的育种时间缩短为4-5年,大大加快了我国水稻育种速度,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们应当承担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责任,为国家的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于自己的工作,杨希华十分自豪。
目前,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有500亩,育种材料有60000份左右,亲本扩繁基地有20000亩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施甸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是我国最大的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提供的育种材料占全国80%以上。(完)(杨磊 吴丹 段茸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