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焦点访谈:老有所医解难题

2022-03-24 14:17: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人到老年,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身心健康了。目前,我国有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很多老年人“长寿不健康”。老年人老有所医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很多家庭也都面临过这样的困难,有的老年人想跟着子女一起生活,但因为医药费报销不方便,而不得不放弃。还有的老年人需要医疗、康复、护理,但又苦于行动不便,也会带来不小的负担。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医,健康养老?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办法。

  来自青海西宁的周女士近些年每年都要到成都来住一段时间,帮忙照看孙子,每次来成都都要从西宁老家带上大包小包的各种药。

  周女士也一直想跟着儿子在成都定居,但因为身体不好,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和拿药,她一直有顾虑。

  像周女士这样因为在异地养老看病不方便而发愁的老年人并非少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约有1亿2484万人,其中,随子女迁居到异地的老年人数量庞大。这些老年人很多都患有基础病、慢性病,需要定期到医院门诊就医。然而此前,相关政策只对住院费用的跨省直接报销有明确规定,在门诊费用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报销上,一直缺乏政策支持。

  变化从2018年开始。这一年,国家医保局指导有意愿的地区开展区域试点,探索解决就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问题。

  随着长三角地区、京津冀、西南片区等先后启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区域试点,2020年,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扩大试点覆盖范围。

  到2021年12月,与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一样,跨省异地就医的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经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统筹地区全覆盖。

  在联网的4.5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8.2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都可以进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现在,如果符合参保地规定的异地就医备案条件,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并选择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享受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

  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破解了老人看病的长途奔波之苦。而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里,要奔波于医院和住所之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广东佛山的何女士今年63岁,三年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失去语言和认知能力,生活也无法自理。因为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平时何女士只能靠70多岁的老伴照顾。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事就是要定期去医院就诊和做康复治疗。

  和何女士一样,许多失智失能老人行动很困难。怎样让这些老人既方便又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也是国家和各地政府一直在探索和推动的工作。

  从2019年4月起,均安镇陆续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留出一部分空间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这个卫生服务站的一楼仍保留原来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二楼则被改造为失智失能老人可以入住的养老中心,有50个床位。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会为养老中心查房、巡诊,如果发现老人身体出现问题,就会及时看诊。

  因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利用闲置的用房和原有的医疗资源,再加上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入住这里的老年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大大降低。根据护理等级不同,每位老人每月需要支付养老服务费,包括伙食、住宿、照护等约3000—3500元。另外,如果产生医疗费用,可以享受和在医院就诊同样的医保报销政策。

  现在何女士也入住到了这里。

  像这样在基层医疗机构里办养老院,又称“医办养”,是医养结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一方面利用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设备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另外再招聘些护工对老人进行日常照护,实现了医养结合。

  将基层医疗资源和养老机构结合,这也正是国家在倡导和推动的“医养结合”解决养老问题的政策。

  2015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2019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文件,简化医养结合工作的审批流程,并明确了相应的扶持补助政策。

  各地也出台了更为细致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的落实。

  现在,均安镇计划把另外两个社区医疗服务站点也改造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再增加100多张床位,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资源毕竟有限,只能让有医疗康复护理需求的老人入住。大多数老人仍然是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或者居家养老,那么这些老人如何通过医养结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均安镇的这家养老院和当地的卫生服务站进行合作,由养老院提供场所,让卫生服务站入驻到养老院里。

  和这家养老院一样,现在在全国许多地方,一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自己开办诊所、卫生室,或者和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合作,为它们提供场地,让基层医疗机构入驻到养老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这种在养老院里纳入医疗服务的方式被称作“养办医”。

  而对于更多居家养老的老人,很多地方则依托基层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层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医疗巡诊、看诊。

  这是在上海普陀区,一大早,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薛韵华就接到了辖区内老人周兰芳需要上门护理的申请,很快她便来到了老人的家里。

  利用基层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各种灵活的服务,是医养结合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不过,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医疗水平毕竟有限,如果老人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就需要转诊到专业医院。如何与专业医院更好地对接,也就是打通整个医养服务的链条,这也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重点之一。

  医疗联合体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也是医养结合的又一种实践方式。从2018年开始,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均安镇的两家公立医疗机构和各卫生服务点、两家养老院、两家医养结合中心共同合作,组成了医疗联合体。

  如果老人的病情较重,医联体可以随时派医生到合作机构进行诊疗,或者把老人转运至医院治疗。

  大胆探索和实践、细致规划和落实,这是保证养老工作成效的关键。未来,构建更灵活、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除了要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还将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而在医养结合方面,提出要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随着多样化、多层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老有所医一定会有更多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更多依靠。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