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重庆发现4.36亿年前新鱼化石类型

2022-03-23 09:51: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重庆发现4.36亿年前新鱼化石类型

  【科技前沿】

  本报讯(记者李宏、张国圣)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在线报道了重庆秀山首次发现的一种新鱼化石类型——滨海涌洞鱼。新命名的滨海涌洞鱼为一个全新的“科”级生物,是重庆市迄今出土的所有古生物化石中首个科级生物学命名单位,也为世界远古鱼类增加了一个新的高等级生物类型。

  2020年,研究人员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镇距今约4.36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滨海涌洞鱼化石,这比重庆发现的最早有颌类鱼化石——袖珍边城鱼(距今约4.23亿年前)早一千多万年。

  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陈阳博士介绍,滨海涌洞鱼是一种盔甲鱼类,新研究成果在系统分类学上将其命名为涌洞鱼科、涌洞鱼属、滨海种。脊椎动物根据颌部是否发育分为无颌类和有颌类,而盔甲鱼则是已灭绝的“戴盔披甲”的亚洲东部地区特有的无颌类,主要生存于浅海和滨海环境。其化石往往纹饰精美、形态奇特,与现生的鱼类形态有较大区别,可以说是“稀奇古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同时,盔甲鱼演化规律的研究能还原诸多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的历程,对生命早期演化阶段的研究至关重要。

  该项最新研究成果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合作完成,通过比较解剖学、系统发育分析等手段,揭示了滨海涌洞鱼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位置。

  研究表明,盔甲鱼类具有发育的侧线系统,这是一种鱼类和两栖动物所独有的感觉器官,可以用来在水中感知水的流向、压力以及周围物体的移动,其形态也是鉴别属种的重要依据。盔甲鱼类头部背面的一个大孔洞,被认为是一种与嗅觉相关的器官,称为中背孔。在真盔甲鱼类进化过程中,中背孔不断向身体后方延伸,孔的形态从椭圆形逐渐进化为裂隙形。对滨海涌洞鱼的观察发现,其眼眶之下伸出两对侧横感觉管(侧线系统的一部分),这是中华盔甲鱼等原始类型具备的特征,而其中背孔却类似“真盔甲鱼簇”的鱼类,是裂隙形的。

  系统发育学显示,滨海涌洞鱼介于中华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簇”之间的过渡位置。该发现填补了中华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簇”这两个重要形态类型之间的形态学鸿沟,使真盔甲鱼类形态演化脉络更为清晰。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