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网红拍照,请尊重空间陈设“版权”

2021-11-30 09:38:00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对不起,我们这里不允许商业拍摄。”日前,市民游小姐在参观武康路上一家网上名声很响的家居展览店时,刚请同行的朋友举起相机,就被店员阻止了。尽管她解释了自己并非“商业拍摄”,但店员仍拒绝其拍照,“我们这里不允许人物出现在画面中。”

  网红经济正当道,但一些因“网络红人”而成名的画廊等展览场所,如今明令禁止这些人进行现场拍摄,甚至有展览场所要求他们删除在该场所拍摄的照片。一些人对此不理解:“网红打卡拍照,能带动网红店或画廊等展览场所的流量,何乐而不为?”但在一些从业者看来,空间陈列设计、光线布置都是劳动成果,却被一些网络红人免费用来宣传自己或代言产品:“网红拍照也应该尊重空间陈设的‘版权’。”

  网红青睐“打卡”展览场所

  打开某社交软件搜索“博物馆”,第一条搜索结果是一名拥有“10万+”粉丝的女性博主分享在浦东某博物馆拍摄的一组9张照片。该博主除了提供博物馆的基本信息,还贴出了“打卡机位”。然后,该博主还分享了照片中穿着的服装,从服装风格、质地到穿着感受一应俱全,最后给出服装的品牌信息。该条信息下评论互动超过200条,既有交流博物馆拍照心得的,也有询问服装穿搭信息的。

  这样的“博物馆”“美术馆”打卡照,海量存在于社交网站上。在这些照片下面,不少粉丝量较多的博主会分享“OOTD”——英文“OutfitoftheDay”的缩写,即“今天的穿搭”,甚至还有博主举着化妆品、文具等用品的照片,并标注这些商品的品牌。“打卡博物馆、美术馆,会让照片显得更有格调和质感。”热衷于在网上分享各类打卡照的刘小姐坦言,在这类博物馆、美术馆打卡拍照,相较单纯的街拍或在网红餐厅、商场打卡,更显得“有艺术修养和求知的渴望”。

  带来“格调和质感”的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这些展览场所的选址、精心的陈列和灯光布置。“上海有很多博物馆、美术馆,也有很多小众的展览场所,这些地方的设计陈设很棒,出片率极高。”一些博主举例介绍,如震旦博物馆的落地窗能拍出“卢浮宫”的效果;又如外滩一些历史建筑内的展览场所,能拍到独一无二的城市风景。

  展览场所拒绝为网红“代言”

  武康路上这家家居展览店,独占一幢老建筑,楼梯蜿蜒而上直至三楼,阳光从转角处的窗户倾泻而下。每间房间都布置着该品牌的产品,并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装点,房间的窗户将武康路的梧桐树和后花园框成一幅幅天然画作。据介绍,店内不定期会举办艺术展览,允许参观者拍摄自家的产品及展品,但不允许拍摄人像。

  一批中小型画廊和小众展览场所,都已明确拒绝网红拍照。武夷路上一幢历史建筑顶层的画廊,落地窗迎着夕阳,以白色为主的空间内陈设着当代艺术家的油画,画廊内正在举办一场年轻艺术家的陶器雕塑展。画廊明确拒绝“商业拍摄”,不过工作人员并不拒绝参观者在这里拍照,“只要不是明显的商业拍摄”。据一些画廊经营者介绍,曾有网红拖着行李箱,不断换衣服拍摄,这样他们会制止,如果后续发现他们利用照片为别的品牌做广告,则会联系其要求删除。

  不久前,一名网红以独特视角下的外滩和陆家嘴为背景拍摄了一组照片,并在照片上打上某香水品牌的名字。随后,该网红当天拍摄的展览场所负责人在其照片下留言,希望其删除照片,因为这名网红是以观展之名进入展览场所,而观展须知里明确不能进行商业拍摄,现场工作人员还曾数次提醒。最后,该网红删除照片并道歉和赔偿。

  展览场所本身也是“作品”

  “如今网红打卡已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大多有商业目的。”经营画廊的钱先生认为,自己耗费心力打造的展览氛围,不希望成为网红们赚钱的背景。

  按照法律对“著作权”的定义,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尽管展览场所的空间陈设设计是否属于“作品”没有明确,但许多业内人士都认可这样的“智力成果”。“如今展览场所经营的并不完全是画或艺术品,也包括‘空间’。”在钱先生看来,场所本身就是主理人、策展人的“作品”。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希望其他博物馆、美术馆出台明确的限制措施。“网红打卡拍照,也影响了普通参观者的观展秩序和氛围。”市民吕先生周末喜欢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不时会遇到有人在热门展品前长时间拍照。

  记者查询本市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的网上信息,绝大多数没有明确条文禁止“商业拍摄”。但工作人员表示,会根据现场情况制止,比如一些文物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甚至禁止拍摄,一些当代艺术品有版权限制等。此外,对于长时间拍照的参观者,工作人员也会进行提醒。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