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疫情再起,如何做好境外人员全流程防控?
局部疫情再起,如何做好境外人员全流程防控?“14+7”隔离期有无必要延长?
警惕入境人员防疫漏洞
9月21日0时至18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其中2例为菲律宾境外返哈解除隔离人员。而就在不久前,中国疾控中心判定,福建莆田疫情疑似源头病例,可能是在隔离期间遭到感染。
截至9月22日24时,哈尔滨本轮疫情已确诊11例,源头尚需官方进一步研判;福建省累计报告本轮确诊病例438例,涉及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
随着中国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境外输入病例成为新增病例的主要来源,而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出现漏洞,又是引起多地局部疫情的重要原因。如何做好境外入境人员全流程的疫情防控工作?“14+7”隔离期有没有必要延长?种种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莆田疫情疑似源头病例极大可能在隔离期间遭到感染,隔离点的再次传播风险必须引起警惕
9月23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9月22日0时至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厦门市17例、莆田市3例。
对此,国家卫健委赴福建工作组专家目前研判认为,福建省整体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不确定性,处于胶着对垒状态。
9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针对疑似“0号病人”在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21天解除隔离后转为阳性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还有抗体水平检测,尤其是根据基因测序的比对分析,该名病例有非常大可能性是在隔离期间感染上的,从而导致了后续疫情的发生。
在9月10日的官方通报中,本次疑似疫情源头的林某某自8月4日乘坐飞机自新加坡从厦门机场入境,在厦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14天后,于8月19日点对点转运至莆田市仙游县集中隔离点继续隔离。
按照福建省的防疫要求,林某某总共完成了“14+7”天的集中隔离。林某某提供的解除医学观察证明显示,隔离的21天里,林某某做了9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自从我回国之后,我一直都在积极地配合政府的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政策进行隔离。但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在长达21天隔离的过程中,我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怎么突然又检测出阳性结果了呢?”林某某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时表示,希望能得到解释。
而现在,中国疾控中心“隔离期感染可能性极大”的推断,在解答公众疑惑的同时,也再次把入境者隔离期安全问题放到了聚光灯下。
“发生在隔离点的再次传播必须引起警惕,下一步工作组和福建省将针对这个问题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坚决避免在隔离点内再发生交叉感染。”国家卫健委赴福建工作组专家指出。
不同地区、不同酒店集中隔离管理标准存在区别,国内外因集中隔离造成感染的情况已多次出现
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工作,目前究竟有哪些要求?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以下简称《方案》),入境人员需要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完成远端核酸检测(有疫苗接种史者仅需核酸检测阴性)的入境人员,具备封闭转运管理条件、居家隔离条件(有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并能进行社区精准管控的,可以在自愿基础上实施“7+7”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对集中隔离的场所选址,《方案》也做出了明确要求:遵循影响面小、安全性高的原则,应当相对独立、具有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隔离场所根据需要,设置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并设置明显标识,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不能交叉。
“隔离酒店是不能选的,就像开‘盲盒’一样。”王若楠是近期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住的隔离酒店条件很不错,每天住宿费用是350元,加上餐费,14天的隔离费用总共6300元。
王若楠隔离期间,每天都有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测量体温、在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餐食放在门口,供隔离人员自取。酒店的门卡不能取出,因此她从不出门,“被关在外面就进不来了”。
不过,在王若楠看来,隔离人员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一些酒店设施比较老旧,通风条件不好。有的隔离人员也没有足够的警惕性,没有做好日常的消毒防疫措施,甚至还有人因为憋久了,想方设法想找人‘串门’。”
王若楠告诉记者,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隔离酒店管理标准也并不完全相同。“我所在的酒店可以点外卖,但有些同学在隔离期间就禁止点外卖,只能从酒店订餐。有些酒店还安装有红外出门报警系统,一出门就会报警。”
事实上,因集中隔离造成感染的情况在国内已经数次出现。今年年初,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出现疫情,流调显示,疫情源头是尼泊尔境外输入病例,而首发病例或因接触隔离点垃圾导致感染。9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入境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根据溯源结果,判定其是在收集垃圾时意外暴露造成感染。
国际上也多次出现“隔离点”成为“风险点”的情况,屡屡酿成严重后果。
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至今年6月初,澳大利亚至少2.1万人感染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隔离酒店,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漏洞、防护不到位及新风系统问题等。
一项由奥塔哥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展开的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6月15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出现32次由于隔离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感染事故,造成约800例死亡病例,引发了9次“封城”。研究人员计算发现,每隔离1000名新冠阳性病例,就会出现6.1次的感染事故。
研究人员表示:“因隔离系统出现问题而付出的生命和经济代价十分高昂,有必要进行改进,包括通过疫苗接种或以其他方案替代酒店隔离。”
体内病毒量的多少、采样方式是否正确以及个体因素差异,都可能导致核酸检测“假阴性”
除了隔离点可能存在漏洞,入境人员在隔离期间,也存在一定的“阴转阳”风险。
今年年初,大连某病例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北京顺义个别密接者在隔离14天后检测出阳性都曾引起关注。9月10日,广州市新增1例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该病例9月4日开始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8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月10日检测核酸阳性。
为什么多次核酸检测仍然不能确保结果准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控科医生湛玉晓认为,多次核酸检测才检出阳性,可能跟当时体内病毒量的多少、采样方式是否正确以及个体因素差异等相关。
华大基因交付中心技术总监唐美芳分析,核酸检测中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是在采样的时候没有采到。比如在采集咽拭子时,采集深度或接触时间不够,导致采集到的细胞可能含病毒量比较少。“此外,由于受检样品是新冠病毒的RNA,而RNA不稳定且非常容易被降解,如果样品运输和样本保存条件不当,如温度太高等都可能使RNA降解,导致出现‘假阴性’。”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记者,对于入境人员,一定要重点关注,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观察。他特别强调:“稳妥起见,即便是结束集中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亲属也不要急于走动、探望。”
有专家指出,在居家观察结束后,社区也应当密切关注其个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针对目前的检测手段对于各种变异毒株已呈现不够用的状况,下一步应重点优化研发更好的抗体检测试剂。
解除隔离后仍应严格落实好健康监测措施,杜绝脱管、漏管、失管等情况发生
在本次哈尔滨以及此前的多次国内局部疫情中,有不少是入境14天隔离期满后复阳感染所致。那么,隔离时间多久才保险?是否需要继续延长入境人员的隔离期?
“德尔塔变种病毒具有传播力强、恢复慢的特性。一部分患者症状非常轻,如果没有细问,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只有简单的乏力。所以,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还至少需要7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社区要继续加强管理,对居家的入境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和每日健康情况监测。”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李航告诉记者。
正如《方案》要求,对入境人员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与‘健康监测’不同,居家隔离时是严格不能外出的,健康监测通常要求入境人员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者更依赖相关人员的自觉,但解除隔离后,一些人在精神上已经放松,对不要聚餐、去人群聚集区的提醒十分抗拒,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强制力相对有限,社区工作者很难做到时刻掌握入境人员的举动。
针对“超长潜伏期”对隔离时长造成的挑战,部分地区已经改变了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政策。例如,辽宁省大连市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隔离管控,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医学观察+7天社区健康监测”。广州市自8月13日起,要求所有从外国入境14天集中隔离期满回到广州的人员,从原来实行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管理”,也就是后面的7天要足不出户。
6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在被问及“是否‘14+7’的隔离观察时间需要延长”这个问题时,他认为还不需要延长隔离时间。他表示,绝大多数的新冠病毒潜伏期还不长,如果入境时的隔离观察时间再延长,弊大于利,会给我们与国外的沟通和交流带来更多困难。“我们可以加强对来自高危国家的入境人员在隔离时间内的健康监测频率,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李航看来,除了隔离的时长需要保证,健康监测措施的严格落实也是重点。“解除隔离不意味着可以‘放飞自我’,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参加一些聚集性活动,对个人防护、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按时进行核酸检测。社区要杜绝脱管、漏管、失管等情况发生。”
针对入境人员隔离期满后又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我国在“人物同防”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强化。例如,在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质量方面,要求对入境人员在隔离期间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第14天应当至少采用2种试剂,原则上分别由不同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最大程度上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
针对“超长潜伏期”病例,普通人群如何加强防护?有关专家表示,加强疫苗接种以及个人日常防护仍是重中之重。疫苗接种越快越多,越能与未来的世界同步,在人类总的疫情防控战中保持主动。
随着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逐渐加深,在外防输入和保持国际流动性之间,还需不断地考量与改进,既要保证流动,又要做好入境人员防疫健康服务工作。
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更需要严防麻痹心理、警惕防疫漏洞。(本报记者 李云舒 管筱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