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不是武汉!新冠疫情如何输入或已重演

2021-08-31 09:10:00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不是武汉!新冠疫情如何输入或已重演

  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华南海鲜市场被认为是疫情源头。

  但紧跟着,早在2020年1月26日《科学》网站便发文称,华南海鲜市场未必是疫情源头,并举例导致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发现自沙特,后来却追溯至约旦。

  “暴发点”之后另有源头,究竟如何找到新线索?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披露:最早的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3例病例,都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病毒冷链传播属未知途径,输入武汉的冷链一直被忽视。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对华南海鲜市场内的确诊病例和冷链的相关性进行了梳理,发现有冷链货品的摊位相关病例占比显著多于没有冷链货品的摊位相关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介绍,调查越深入,新发现越多。

  从“密室感染”说起

  青岛,有两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似乎是凭空而出——

  两周前最近一次核酸未检出,其间未外出、未就诊,所在地区160多天无病例。

  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怎么来的?

  唯一特殊的是他们的身份——冷链搬运工,曾到境外运输船搬运过进口货品。

  有没有可能是被运输船船员传染的?

  这一可能被核酸检测排除了——运输船上所有船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而且搬运工与运输船员始终相隔十米以上。

  可能途径被一一排除,这成了典型的“密室感染”事件。

  “唯一可疑的暴露是他们搬运过一批进口鳕鱼。”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回忆,这批货品有几千吨。

  那么,有可能是这批鳕鱼,绕开运输船员,直接把新冠病毒带给搬运工吗?

  这是最后一条可能的路径了,必须查一查。

  调查团队开始对冷链产品进行采样。果不其然,十几份从冷冻鳕鱼和外包装采集到的样品纷纷报出“阳性”!

  “在科学上,这样的结果还不算有说服力。”马会来说,科学研究需要逆向再证明,一方面通过基因组测序“对上号”,证明鳕鱼上的病毒和搬运工携带的病毒是“直系血亲”;另一方面,最好能从冷冻鳕鱼中培养出活病毒,证明它们还有感染力。

  这些结果都具备才是完整证据链。否则,用近日热播剧《扫黑风暴》中的一句话形容:如果实物证据偏少,难以应对庭审当中的严苛质询。

  基因组序列匹配、病毒从冷链样品中“复活”的实物证据,在随后的验证工作中一一完成了吗?

  “不仅找到了,调查结果还是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山东省疾控中心和青岛市疾控中心‘背靠背’平行完成、互相印证的。”马会来说。

  这是全世界首次以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新冠病毒可以像“种子”一样跟随冷链环游世界,遇“土”萌生!

  基于此,“在青岛冷链导致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从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了活病毒”的科学发现,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把冷链是新冠病毒引入武汉的一种可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论点。

  但“密室感染”仍有疑问:新冠病毒“种子”什么时候上了运输船?运输船员为什么不被感染?

  “我们通过邮件联系了这艘境外运输船的船长,发现公海作业的捕捞船船员捕捞鳕鱼、加工冷冻后,由捕捞船船员登到运输船上装货卸货,且捕捞船船员未进行核酸检测。”马会来说。

  至此,“密室感染”终被复盘——在遥远的公海上,捕捞船船员感染,引发船员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导致船舱水源、环境污染,并通过捕捞、加工、搬运过程导致鳕鱼及包装污染新冠病毒,且新冠病毒在冷链环境下(零下20摄氏度)可长期保持活性,并以冷链为载体、远距离将病毒由境外运输到青岛港,通过接触传染给青岛口岸的搬运工人。若未定期开展核酸筛查、未及时发现2名感染的工人,将通过家庭接触、聚餐、商场购物等活动,引发大规模本土新冠肺炎疫情。

  武汉疫情再复盘!

  那么,从冷链的视角,回过头再看武汉疫情的暴发,青岛的传入路径会不会是武汉的“重演”?

  有可能。3名最早的病例从事冷链工作,华南海鲜市场有进口冷链产品摊位的感染病例比没有进口冷链产品的摊位高出许多……多个疑点在武汉聚焦于“冷链”!

  “青岛等地发生的7起进口冷链导致的新冠疫情,提示2019年末发生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的高度可能性。”马会来说。

  犹如案情有了新线索,调查人员再次行动起来。2021年1月,在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中方专家组梳理了前期针对武汉冷链相关的证据。

  证据一:华南海鲜市场中,678家商铺,390家商铺与冷链相关。冷链货品摊位相关病例相对危险度,是无冷链货品摊位相关病例相对危险度的3.3倍。

  证据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2020年初的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样本涉及的摊位(21家)中有进口冷链产品的摊位(16家)占大多数。

  证据三:最早的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3例病例,都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武汉当地情况与冷链的密切关联,强有力地提示了新冠病毒经冷链传入武汉的可能性。而在武汉之外,不断有外围证据出现。

  最大的证据来自区域上的“重叠”——

  一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的进口冷链货品的来源国。

  二是在部分国家在2019年库存的病人样本中检出新冠核酸或血清抗体阳性,以及废水样本中报道过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国家。

  三是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亲缘关系相近冠状病毒的国家。

  经过梳理,研究人员发现一、二和一、三在国家上存在重叠。这意味着,如果能在更早的“隐秘传播”的国家或者重点野生动物分布的国家找到线索,将有可能“解密”新冠病毒流入武汉的路径。

  从冷链传播的角度,对武汉疫情进行再复盘。“无论是流行病学证据,还是环境样本的检测证据,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证据,都提示,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冷链产品进入武汉。”刘军说。

  证据链仍在延伸

  目前,调研团队仍在搜集更加有力的证据——

  如果能在2019年仍有库存的冷链中检测到新冠病毒,那么将有更直接的证据。截至目前,相关团队对2019年期间仍然有库存的冷链货品进行了初步的检测,共检测样本1055份,由于样品量小,暂未获得阳性结果。

  更多的佐证亟待国际合作。“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新冠疫情进出口冷链产品监测国际标准。这不仅对于新冠冷链溯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全球各国新冠病毒包括新冠变异株的进一步蔓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其他病毒的防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与华南海鲜市场货品来源国开展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的追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军说。

  世卫组织在此前的声明中也提到:下一阶段的研究应鼓励进一步回顾研究全世界范围内的2019年潜在的初期病例。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