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家校边界 还家长群以“本来模样”
厘清家校边界 还家长群以“本来模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提交了题为《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使用家长微信群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引发舆论热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需要家校合力。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家长群应运而生,极大地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之同时,不少家长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家长曲意迎合老师成了普遍现象,有的老师甚至已经习惯于在群里“发号施令”。
有网友不无戏谑地感慨,工作、开会可能总昏昏欲睡,但老师在群里的一个发言,能立马炸出潜水家长一堆。一会儿没看手机,就担心会不会漏过老师发了什么重要通知。不敢屏蔽,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可又会经常收到一大堆没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正常的通知也就罢了,而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尤其令一些家长感到不满。按理而言,批改作业本来就属于老师教学的一部分,不应该由家长承担。更何况,孩子作业的表现是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如果作业被家长订正了,反而不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接受程度。
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却渐渐成了一项约定俗成之事,似乎不这么做,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家长不仅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还要做手工,做PPT,甚至要请假参加学校活动。为此,家长不堪重负,却又不得已而为之。
为人父母,当然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但老师不能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家长必须无条件配合。家长自己愿意检查孩子的作业当然是好事,但不能将批改作业之类的事情转嫁给家长。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和精力来批改孩子的作业,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该咋办?很多人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工作的压力很大,确实难以顾及孩子的作业检查和辅导。
老师要充分理解家长的苦衷,家长也要理解老师的难处。不光家长抱怨,老师也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家长的“轰炸式”回复,一方面固然体现了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还有,一些丢三落四的家长习惯性地在群里请老师“帮忙”,群里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有些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为了还家长群以“本来模样”,各地相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前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等。今年2月23日,教育部再次强调,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赢得了网友的一致点赞。大连一幼儿园为家长群设立“9条规定”,明确老师和家庭沟通时间,不许在群中“奉承拍马”。
孩子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也从来不是对立的,大方向一致,但不能模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主要靠学校和老师,为人处世、人品德行教育则主要靠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本职责任不能让家长代劳,家长应该协助学校和老师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规范家长群的使用,厘清家校边界各司其职,家长自然就不会“苦家长群久矣”!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