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3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为2709个,其中国家图书馆1个,省级图书馆37个,县级图书馆2240个。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85个。从业人员49646个。公共房屋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其中县级图书馆282万平方米。总藏量43776万册(件),其中图书38992万册。总流通人次21440万人,其中县级图书馆为10960万人次。书刊外借册次18775万册次。举办读者活动92701次,参加人次2432万人次。发放借书证943万个,比上一年增加24万个,其中县级发放借书证398万个,比上一年增加5万个。财政补助收入20.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1%,其中县级5.79亿元。事业收入21541万元,其中县级4045万元,平均每馆1.81万元。总支出235819万元,其中事业支出229555万元。县级图书馆总支出6553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7.5%,事业支出为6457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7.9%。新增藏量购置费51097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图书购置费44407万元,比上一年增加6.0%。县级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7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图书购置费6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本年新购藏量1406万册(件),比上年增加108万册(件),县级图书馆本年新购藏量475万册(件),比上年增加84万册(件),其中图书378万册,比上年增加82万册。阅览坐席46万个,其中少儿阅览坐席13.3万个;县级阅览坐席29.2万个,其中少儿阅览坐席9.7万个。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实施,在2003年加快了进度,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
一、加大了投入力度。
共享工程作为公益性的文化项目,得到了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截至2003年底,中央财政共拨专款4500万元。各地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北京市的市级财政在2002年-2003年,投入资金1700万元。山西省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2002-2003年省财政共投入了32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经费也超过300万元。河北省省、市两级财政“十五”期间列入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达到3500余万元,已经到位的经费超过600万元。湖北省共享工程建设已投入1300多万元。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共享工程的实施列入建设文化大省规划,并一次性拨给专款1041万元,至2003年全省共筹集用于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经费达3000多万元。江苏省已投入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投入省级分中心建设,另外1000万元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基层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基层中心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平台与工作网络。
2002-2003年逐步建立了以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为骨干,基层中心为服务端的工作网络体系。国家中心依托国家图书馆的网络与硬件条件,在较短的时间里搭建了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开通了互联网和卫星两种传输通道,使用互联网、卫星、资源镜像、光盘等传输方式传送资源,建立了共享工程网站(www.ndcnc.gov.cn),开通了24小时资源自动应答与传输服务,为各省级分中心传送所需资源。同时还研制出供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使用的资源加工、发布等软件,开展了相关技术培训与软件安装工作。各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陆续开始运行并开展服务,落实了工程边建设边服务的方针。
三、数字资源建设粗具规模。
国家中心对2003年的资源建设计划进行了调整,使资源总量不断增长,资源的吸引力、适用性进一步增强。2003年,国家中心加工的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8TB。在资源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文化部直属单位资源的整合力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14家部直属单位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国家图书馆提供了130场文化、科技等内容的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提供了部分研究人员的专著;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京剧院提供了部分演出剧目。二是各省级分中心也积极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2003年共有15个省级分中心向国家中心上缴了数字资源。省级分中心的资源共计4TB。但由于版权尚未解决,大部分未能提供服务。三是在资源征集方面注重对文化部正在实施的其他重大文化项目成果的利用。2003年全国送书下乡工程精选了适合农村读者的优秀图书300余种,送往全国贫困县和乡镇。通过做工作,有关出版社同意将这些图书的网络传播权提供给共享工程使用,补充了工程急需的数字图书资源。四是国家中心开展了以提倡作家向公益性事业做贡献为主题的名家名作征集活动,向作者无偿征集作品。通过宣传动员,2003年已经征集到992位作者的1062部作品,价值超过数百万元,将通过工程网站无偿提供大众使用。五是得到了许多社会团体、企业的合作。如超星公司已无偿提供图书1万册,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杂志社、重庆维普讯读有限公司都将无偿提供给工程一批数字资源。
四、大力发展基层网点,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2003年按照多渠道发展基层网点,努力扩大工程服务覆盖面,提高社会效益的思路,在拓展服务覆盖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基层中心数量达到1070个,终端用户达到5万多个。很多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中心等依托共享工程的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五、积极开展与有关部门的共建,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为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建设步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了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与中宣部等部门合作,共建共享工程基层网点。2003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团中央联合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青年志愿者行动,选派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乡镇文化站服务一年。经过协商,中宣部拿出专项资金370万元用于购置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设备,配送给100个乡镇文化站,共享工程国家中心负责设备采购、安装与技术培训,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二是积极参与中组部开展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参与了该项目的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湖南、贵州、湖北等省试点地区的文化部门,利用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配合开展试点工作。湖南省文化厅与省宣传部就共同建设基层网点、共享资源形成了方案。三是文化部和团中央于2003年10月31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乘网络快车、享文化大餐-青少年网上文化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部门与共青团组织要利用共青团所属的活动场所共建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为青少年服务,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六、开展绩效评估,加强科学管理。
2003年,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评估组,对共享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估工作。10月12日-11月5日,先后对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山西、陕西、浙江、河北、江苏9个省级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为2个)和34个基层中心以及国家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一期)实施周期为2001-2006年,历时6年,计划正式印制出版由唐迄清的重要古籍善本,分为《唐宋编》、《金元编》、明清善本三部分。工程所选书目共751种9212册,每部分所选书目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丛编次归类。根据书目特点和善本保护等需要分别印制500部、300部、200部不等。截至2003年6月,该工程已印制出版了107种善本古籍,其中,《唐宋编》73种,《金元编》13种,明清善本21种。2003年7月-2006年,计划印制其余644种善本,其间拟组织推介活动,参加国际书展,宣传发行并销售。鉴于某些史部、经部类善本部头较大,因此制作成本高,读者群少,销售困难等因素,现将印数统一改为200部。至2003年11月,已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5家决定全套购买《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进入签订合同阶段,天津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江苏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已有全套购买意向,正在申请专项拨款。此外,零售工作也已开始。
送书下乡工程
2003年初,成立了全国送书下乡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订送书下乡工程实施方案;审定配送图书书目;确定受赠图书馆(室)名单;监督全国图书配送中心的运行;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对工程实施宏观指导与协调。2003年4月,《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送书下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按照文件要求建立了全国图书配送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专家根据选书原则提出配送图书书目;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配送图书书目向出版社订购图书、印制封面、统一装帧:根据领导小组确定的受赠图书馆(室)名单向各地发送图书。2003-2005年,中央财政每年将拨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送书下乡工程的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推荐书目》挑选图书256种302册,主要内容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科普读物、医药保健、文学等类目,挑选了在该领域有代表性的丛书。2003年8月29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召开了送书下乡工程工作通报会,向参与工程实施的各大出版社阐明了送书下乡工程的目标及对出版社的要求,商定了图书出版印刷的时间,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启动。至11月底,本年度计划赠书1474200册印制已全部完成,并已入库。已经发往各地。
数字图书馆工程
为使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需求更为全面、科学,2003年6月,工程办公室先后向中科院计算所、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5家单位征集《国家数字图书馆需求方案》,组织完成“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展览,8月17日-8月20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厅组织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展览。
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2003年,根据文化部省、地、县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各级图书馆学会组织专家评估组对全国省、地、县公共图书馆(包括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3年7月中旬制定出了各级图书馆评估细则,并正式下发。
学术研究与交流
2003年,图书馆领域学术研究与交流频繁。2003年的学术年会收到838篇论文,评出优秀论文80篇,交流论文366篇。优秀论文于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结集出版。举办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开发西部,消除数字鸿沟理论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共400余人参会,收到征文564篇。9月13-16日,在辽宁沈阳举办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学会主办的“信息导航员-为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服务”专题研讨会,全国图书馆界和界外科技工作者共2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文摘92篇。为了建立图书馆行业自律,学会研究与制定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在学术研究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参与下,学会编写了《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和《2002年学科发展蓝皮书》。
积极组织中国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选举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经多方努力,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再度当选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同时做好协助国内图书馆加入国际图联的工作,先后协助苏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加入国际图联,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加强与国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2003年8月1-9日,由图书馆学会组织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80个图书馆的93位图书馆界人士参加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69届国际图联大会。学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出席了国际图联图书馆协会管理组会议;会晤了英国、美国、乌拉圭、阿根廷、意大利、丹麦和俄罗斯等国的图书馆协会领导人,并与英、美两国图书馆协会就有关合作事宜初步达成共识。9月22-27日,根据中韩图书馆学(协)会签订的互访协议,应韩国图书馆协会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代表团出访韩国。12月2-3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交流与合作委员会、西城区图书馆和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德“主题图书馆”学术交流会在西城区图书馆召开。专业图书馆分会组织55人的港澳考察团,访问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责任编辑:齐晓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