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时间:2006-11-22 16:33    来源:     
 
 

 

概况 
 

 
  中文名称:青城山与都江堰

  英文名称:Mt.Qingcheng and Dujiangyan

  青城山与都江堰于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成为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在开凿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还能有效地控制进水流量,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飞沙堰溢洪道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225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可见,都江堰的伟大成就,是举世共睹的。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主峰海拔2434米,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创教于青城山中,次年定居天师洞,立24治(教区)。张陵四世孙张盛后裔在龙虎山建天师府后,历代天师均要到青城山朝祖。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山内有全国最集中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 (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遗产价值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2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以及第3点“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中对于文化遗产的说明,青城山与都江堰分别符合文化遗产的定义。就真实性来说,在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仍旧留存至今。都江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中极为罕见,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而青城山做为我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不仅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不论是在皇家还是在道家都居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山中道教宫观建筑群,不仅集中体现了历朝代以来的道教建筑特色,而且还保有西南地方建筑的独有风格,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宗教意义和建筑内涵。

  就完整性来说,都江堰建堰2250多年来,依旧保存完好,经久不衰,发挥着巨大的效益。都江堰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发挥的效益越来越大。截至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了6.87万公顷,同时,为四川50多个大、中城市,数百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而青城山作为我国著名道教名山,其道教宫观建筑群,以及各类造像、雕塑、文物、碑刻等等也保存完好。保护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古树名木也保存完好,比比皆是,自然景观极为旖旎。

  因此而言,青城山与都江堰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遗产价值,在真实性与完整性方面都符合要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言当属实致名归。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来源:中国网)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