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3日,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它们分别是:
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共同研制的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系统,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正式启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二、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2004年5月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
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2004年12月30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线路总长约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开展7000余项科技攻关,采用许多高科技手段和设备,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四、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2004年12月25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 2004年7月25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至此,中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圆满完成。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探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施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测。
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成功地通过调节“光”和“温度”实现了纳米结构表面材料超疏水与超亲水之间的可逆转变,制备出超疏水/超亲水“开关”材料,在功能纳米界面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研制出的国内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在水深45米左右的水域,水平定位精度达到5厘米,测深精度为30厘米,使中国成为继美、法、德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国家之一。
八、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中国在光合作用机理研究领域的“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晶体结构”课题取得重大成果,这是中国科学家经过六年时间成功测定的一个重要的光合膜蛋白晶体结构,从而率先破解了这一国际公认的、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前沿难题。
九、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表明中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十、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在中国管辖海域全方位进行的新一轮油气资源战略性调查,初步计算出中国海域油气资源量可达400亿吨以上的油当量。特别是在中国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沉积地层厚度超过万米,为进一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勘探方向。 (选自《中国200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齐晓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