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涉外人员笑谈沧海桑田 感叹“我们是一家人”
时间:2011-06-16 10:31 来源:国际在线
双方“外交界”人士首次公开对话,感叹“我们是一家人”
“过去我们不能接触,得把他们请走了才去,但现在我们走在了一起。”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赴台与台当局“外交”人士展开对谈。这些曾经在国际场合“杀红眼”的对手,如今一起坐下来回顾这段沧海桑田的变迁,笑泪中感慨“我们是一家人”。
昔日对手互诉衷肠
由台湾《旺报》发起,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台湾汉青大陆研究奖学金及台新银行共同举办的《旺报》论坛,首场演讲“外交甘苦谈”6月9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作为主讲人,发表了45分钟的演讲,并与台当局“前驻南非大使”陆以正对谈。台湾媒体形容,吴建民的演讲“幽默风趣,全场掌声不断”,而吴、陆二人的对谈,则是“两人年龄加起来160岁,3小时都没有冷场,魅力一点都不输给周杰伦、王力宏”。
对于自己第四次登岛,吴建民表示很开心。他说:“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我觉得两岸(外交)人员接触和不接触真的不一样,接触之后印象真的很好。在台湾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素质很好,很讲道理。”对于论坛主持人追问两岸目前有无“外交休兵”,吴建民没有正面回答,只回应“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不就是很好的证明?”至于台湾方面关心的“国际空间”问题,吴建民直言不讳:“一个中国框架在国际间是一个现实,台湾人应该要明白,要改变不太可能。随着两岸关系改善,一些事可以谈,凭借中国人的智慧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相互了解后,两岸的空间和信赖会多起来,一些磕磕碰碰不要过于夸大。”
对于吴建民的坦率,作为岛内资深“外交”前辈的陆以正表示肯定。他说8日晚间第一次和吴建民见面就谈得非常愉快,赞赏对方是个非常优秀的外交官,“身段柔软,说话风趣,是吃外交官这碗饭最好的典范”。
聊起担任“外交官”的经历,陆以正笑言:“甘,我尝得不多;苦,我是一肚子。”从两岸互挖墙脚的“烽火外交战”,到现在的“外交休兵”,陆以正觉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他们不抢我们的,我们也不抢他们的了”。谈到最后,陆以正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最大感受,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见面礼”曾是反共歌曲
这场两岸“外交界”人士的首次公开对话,在相关人士看来真是感慨万千。一甲子之间,双方“外交官”经历了“汉贼不两立”、“互把对方当空气”到“双方在公开场合能交谈”,甚至台当局“驻外馆长”可以接受大陆媒体访问的历程。
台当局前“驻美代表”程建人曾向媒体透露,早年间遇到大陆外交官,唱反共歌曲是“最高准则”。如果参加“外交”圈子的球赛对手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官,台当局便会指示“外交官”直接退出球赛。但近几年,两岸“外交”圈子的气氛不断改善。程建人证实,自己“驻外”的最后几年也曾碰到大陆外交官,有时双方会稍微点个头致意。
2009年,上任一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改善两岸关系,开始推行“外交休兵”政策。台“外交部”为此修改《驻外人员海外面对中国大陆人员应对原则》,规定在务实、弹性的基础上,放宽“驻外”人员与大陆外交官的互动限制。2009年2月,巴拿马华侨张罗了一场春节联欢晚会,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是,两岸驻巴拿马代表——大陆驻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鲍鄂生和台湾驻巴拿马“大使”柯森耀同时受邀出席。晚会上,鲍、柯二人不但轻轻碰杯致意,还在联欢结束时,“不期而遇”在主桌旁握手道别。
“签证处”堪比贫民窟
对于陆以正抱怨“一肚子苦水”,不少台当局“外交官”感同身受。近日台湾媒体爆料称,驻秘鲁“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里办理所谓赴台“签证”的“外交部领务组”,多年来一直在停车场旁的铁皮屋里办公。台媒调侃其状况跟秘鲁贫民窟不相上下。对此,台“外交部”发言人章计平解释,秘鲁物价上涨、房租调高,“代表处”空间确实不是很宽敞。加上“领务组”每月仅受理约30件“签证”申请,业务量不大才被安排在铁皮屋里。
虽然台当局推行了“外交休兵”的政策,但与此同时也在运用所谓的“活路外交”拓展空间,即“当休则休,当进则进”。为了开展工作,台“外交官”在宴请方面颇下工夫,比如台“驻加拿大代表”李大维就经常亲自下厨。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为了教会外国厨子做中国菜,李大维每道菜都要“千辛万苦地沟通”。有一次宴会菜单加了红烧狮子头,结果外国大厨兴冲冲端上来一盘意大利肉丸,“只是把蕃茄酱改成酱油而已”。李大维只好从买料到做馅手把手教。
为了树立形象,台“外交官”在穿着上也费思量。岛内“外交界”一致认为,最会着装的要属“外交部次长”沈吕巡和“驻日代表”冯寄台。沈吕巡穿西装有一个特殊偏好,喜欢在外套胸前的口袋放条手帕,露出一截在外,被视为“欧美范”。冯寄台则在西装色彩上敢于搭配,加上身形挺拔,加分不少。
新闻延伸:
报考人数逐年减少
在岛内,“外交官”曾经是人人称羡的职业。“当年考上‘外交官’的未婚男性简直不得了,一长排的美眷等着他挑。不少妈妈们也不管准女婿会将外派到哪一国,先把女儿嫁了再说”,台湾资深女“外交官”高清云回忆当年时说。
“外交官”之所以吃香,首先因为薪水不菲。比如派驻美国的“外交”人员,月薪最低13万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日本物价高,月薪22万元新台币;派驻非洲等条件艰苦的地区,月薪能达24万元新台币。其次,由于工作中接触的尽是名流政要,早年的“外交官”几乎被列入上流社会。但近20年,台“外交官”考试的报考人数逐年减少,有时甚至低于300人。(《世界新闻报》 记者 吴灿)
编辑: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