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金开诚委员一篇关于在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的发言,引起与会委员们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委员们一致认为,这是增进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文化认同的一个成功范例。
金开诚委员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故事:我在中华文化学院为台湾班讲过两次课。第一次为了尽可能淡化政的治色彩,讲的是中华酒文化与食文化。这次课虽然有助于听众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总觉得与自己心中想说的话隔了一层。因此第二次就讲《中和思想与中庸之道》,我认为这次课能使听众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
讲课的最后一个小时,我说要给听众一个礼物,就是我为来自台湾的大学生们设计的“祖国大陆一次性旅游最佳路线图”。在讲这条路线的各个景区时,除了描述山川风物和名胜古迹,我还讲了与景点有密切联系的最有代表性的诗词文章与书画文物,以及最有风味的名菜名点。其中,在讲到苏州新辟的盘门景点时,我引用了苏州作家肖静女士的一段文章。她说她与一群中青年作家登上盘门,立刻受到景观的感染,都说:“感觉好极了!”这景观“所显示的沧桑幽深的历史感,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凉悲壮的情感之中。”“足足有半个小时没有一个人讲话。”
我对肖静这段描写是完全相信的,因为我也登上过盘门,在那里也受到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的感染,从而思绪万端,不想说话。
在整个旅游路线讲完之后,我说,我个人常常因为祖国如此美好的山川风物和文化创造感到自豪。你们也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祖国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有你们的一份。我讲这三个半小时的课,真正想说的就是这最后几句话。
我曾顾虑这些话会使他们感到有什么意图。因为听众毕竟全部是台湾的大学生。他们是很敏感的。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课堂上始终迷漫一种融洽而活跃的气氛。大家是听到心里去了,这使我深深感到“孺子可教”。课后有两名女大学生提出要和我合影,其中一个还说:“我现在就想去苏州盘门!”在课间休息时,这个班带队的台湾老师对我说,:“我要是早20年就听你这堂课就更好了!”
由此,我得出结论,为祖国统一而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充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这条精神纽带是大有可为的。
讲过这个故事,金开诚委员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心血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才能。它深深植根于全世界华夏后裔的心灵之中,成为一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把全世界华人华裔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这条精神纽带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团结凝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历经磨劫,却是百世长存。今天,这条精神纽带同样可为实现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继续发挥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金开诚委员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必要的渠道和平台。他建议,可否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华文化学院办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海外统战工作,培养海外爱国新生代和众多新人才的一个大平台。假若中华文化学院能够进行学历教育,招收港澳台学生就读,那么长达四年的本科教育就不是“一次性旅游”所能比拟的。学员们肯定会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得到滋养,对“祖国”这一概念添加一份亲切而实在的内容,从而加深对祖国的认同和情感。人们都了解,“母校”这个概念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是占有相当分量的。金开诚委员表示,希望中华文化学院能够成为海外爱国新生代的“母校”。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齐晓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