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4月10日电(记者许雪毅 姬少亭)44岁的邮政投递员许和平骑着自行车在福建省长乐市18个乡镇已经跑了26年。为了投递那些疑难的台湾来信,为了台胞能找到亲人,许和平为长乐市的台胞建立档案,目前档案已从30多人发展到309人,他还在用心寻找和登记。
1999年4月的一天,一封从台北寄来的信传到许和平手中。收信人陈淑惠已经搬走。问邻居,没人知道她去向何方;问派出所,厚厚的登记簿上有好几十位“陈淑惠”。
许和平没有放弃。一次次调阅资料,一次次询问打听,几天后他得到了一条线索:可能在某小区。从小区第一座101开始敲门,许和平挨家挨户,一直敲到第七座202,终于找到了陈淑惠。
“这是我失散近50年的姐姐从台湾寄来的啊!”捧读信件,陈淑惠老人激动不已。事隔8年,老人还念念不忘,“没有许和平,也许我们姐妹这辈子就没法重逢了!”
老人的心情,许和平很能理解。许和平的父亲是台湾省嘉义县人,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大陆游玩,从此留在福州。一水之隔的台湾大伯、二伯几十年苦苦寻觅,亏得许多好心人帮助,找到了许和平的父亲。推己及人,许和平越发感觉邮包的分量。
在长乐市首占村,82岁的林金莲老奶奶听说许和平到来,一定亲自出门迎接。老少两人拉着手,用福州方言攀谈着贴心话。
7年前,一封几乎无法投递的信摆在许和平面前。台湾的林先生企盼找到失散50多年的姑姑林金莲,提供的地址仅仅是以前的记忆——一家面店。
半个世纪,茫茫人海,如何寻找?许和平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一天,两天,三天……20多天,他搭上休息时间跑遍了长乐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庄,行程上千公里,寻访了数百家面店。
姑侄相聚的那一刻,团聚的人喜极而泣,许和平也掉下了眼泪。这样的场景甚至比父亲的褒奖更让许和平印象深刻。2005年,许和平当选为全国邮政十佳模范投递员。父亲对他点点头,“全国就10个人赢得荣誉,不简单”。
不简单,有时也很简单。2002年,许和平着手为长乐市的台胞建立档案。他的想法很简单:登记完整以便更好地解决疑难信件。渐渐地,这项工作超越了登记,超越了解决疑难信件本身。
在许和平的台胞档案中,记者所见到的“陈秋美”只是一个名字,附着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而在这背后许和平记住的是:49岁的陈秋美,第二代台胞,瘫痪在家,经济困难。去年,在许和平的帮助下,陈秋美的儿子应聘成为一名邮政投递员。
目前,许和平的台胞档案已从30多人发展到309人,他还在用心寻找和登记;目前,许和平手上还有两位长乐台胞找不到台湾亲人,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动自己的台湾亲人帮忙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