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是以重工业为主的重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省西南部,扼台湾海峡南口,是台湾南部的海路大门。东连高雄县凤山市,西濒台湾海峡,南临高雄县林园乡,北接高雄县桥头乡和梓官乡。面积1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3余万。
高雄市距省会台北市295公里。简称为高市。昔名为“打狗”或“打鼓”,为当地高山族西拉雅人社名译音。高雄市古为闽、粤沿海和澎湖渔民的避风港和鱼汛季节的临时栖息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万年县,后改为万年州,当时的居民已达1万余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分万年州为台湾县和凤山县。凤山县治,置兴隆庄,即今左营旧城,高雄属凤山县。咸丰五年(1855年)始建港口、仓库及灯火信号设施。1863年港口开放,码头一带已成为“华洋杂处,商贾云集”的商港。1895年日本侵占后,设台南厅凤山支厅。1924年设高雄市。1949年后大量吸入大陆资本和拆迁工厂,城市建设和工商业有所发展。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实行扩港计划,建立了高雄加工出口区。1976年初,人口逾100万。1979年成为“直辖市”。此时,高雄成为台湾第一大港,同时也是南部的军事要塞。
高雄地处台湾南屏平原,境内大部分是平原,没有大山,只有少数珊瑚礁所形成的岛礁。主要的山峰有半屏山、龟山、万寿山、旗山等,海拔仅有48米。流经市内的河流有仁爱河、前旗河、后劲溪三个小河。还有三个较大的人工湖,莲池潭、金狮湖和内惟潭。这些风景秀丽的河流、湖泊、青山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画面。
优良的港口,发达的海运为高雄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30年来,高雄被列为台湾工业建设的重点,其中炼油、钢铁、造船在全省都属于规模最大企业。这里还是台湾南部地区重工、化工、机械、建材、炼铝等工业的基地。全市已形成临海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工业区。
高雄的工业建设与其便利的交通密不可分。高雄港沟通了与世界的联系,纵贯公路、高速公路、纵贯铁路将高雄与全省各重要城市相联,高雄机场是台湾第二个空中交往的大门。有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对一个原料缺乏、市场狭小的城市工业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这里的工厂布局,大都依傍在高雄港左右,他们生产所需的原料,几乎都从海上运入。
高雄市是一个依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港口地理形势十分优越,是利用自然泻湖修建而成的。港区的外侧有一条天然沙洲——旗津岛,它如同一条巨龙蜷卧在台湾海峡的碧波中,成为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为高雄港遮风避浪。坝内港阔水深、清波荡漾;坝外骇浪汹涌,水天相连;港内各种船只云集。高雄被称为台湾省海上运输的最大门户,成为我国及东南亚著名的大港之一。
高雄市的旅游风景区最著名的除了高雄港以外,还有寿山风景区以及莲池潭风景区。寿山原名打狗山,又称麒麟山、埋金山、高雄山,位于高雄港口,与旗后山相对峙。海拔1137米,全山隆起,为珊瑚所成。寿山风景区内古老的城门雄镇北门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是高雄市发祥地的门户。寿山公园内林木苍郁,泉清岩秀,相思树、凤凰树掩映着寿山寺、法兴寺、早觉园、忠烈祠、千光寺等各具风貌的建筑。登上慈寿塔极目远眺,西面则是辽阔的海峡水天相连,茫茫天边;俯瞰市区高楼栉比,街道纵横,尽收眼底;港区内外,船只林立;北面半屏山拔地而起,与水波粼粼的莲池潭,组成高雄又一著名风景区。半屏山和莲池潭山水如画,令人神往。由春秋阁、半屏山、垂柳等组成的画面,一直被看作高雄风景的代表。
高雄的渔港在台湾岛上是最大的渔业区,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海港内分布有前镇渔港、鼓山渔港,是台湾岛远洋渔业基地。高雄的珊瑚渔场年产大量珊瑚、玳瑁、珍珠,都是世界著名珍贵饰品。高雄市已成为台湾岛第二大城市。
全市共划分为11区:
盐埕区 面积 1.41平方千米,人口 3万。
鼓山区 面积14.7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左营区 面积19.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楠梓区 面积25.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
三民区 面积19.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
新兴区 面积 1.97平方千米,人口 6万。
前金区 面积 1.85平方千米,人口 3万。
苓雅区 面积 8.15平方千米,人口20万。
前镇区 面积19.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
旗津区 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万。
小港区 面积39.85平方千米,人口16万。
现任高雄市长: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