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赣南客家围屋再现生机

时间:2011-06-22 10:37   来源:光明网

图为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的关西新围。

  “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在江西省龙南县,一首《山村客家围》四处传唱。龙南县是“中国客家围屋之乡”,有376座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高耸的炮楼、森严的炮口、厚实的城墙,铭刻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在过去,围屋代表着传统、封闭和自给自足,进入开放的21世纪,这些有形的客家文化符号将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建设新型围屋社区

  2007年,龙南县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的称号。但是,由于许多围屋年代久远失修,如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何使沉寂多年的古围屋再现生机活力?

  龙南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古围屋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综合整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屋农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民在理事会的带领下,以“一组两会三员”为模式的新型围屋社区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事务,即组建党小组、社区理事会、妇组会,设立公益事业建设管理员、产业发展服务员、文明新风塑造员,统筹社区党建、公共、事务管理、群众文化、保洁等工作,真正形成了农民自己管理围屋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三清三改”、美化绿化围屋环境等活动,让围屋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已开辟为“客家酒堡”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渔仔潭围。

  龙南县武当镇田心围是建于明朝末年的一座围屋。镇里把黑板、课桌椅搬进了围屋的祠堂,理事会和镇村干部一起请来了农技专家授课,农民们则拿起书本当起了学生,实现了一场祠堂变学堂的演变,老祠堂里传递着新时尚与新文明。县里在保证围屋建筑不改变的前提下,用“以旧换新”思路充实了围屋的内涵,大胆拓新现代文化新载体,对围屋内以往进行祭祀、举办红白喜事的祠堂进行维修和改进,添置投影仪、VCD、电脑、电视等设备,使之成为现代科技文化祠堂,深受百姓喜爱。目前,该县已有200多座祠堂被改造成了农民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的“学堂”。

开发是最好的保护

  客家围屋是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容不得一拥而上、盲目开发。龙南县政府部门本着“整体规划、突出特色、保护原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先缓一缓,对正在或已经开发的20余座围屋要求做到“一围一品”出特色。

  对于围屋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投入必不可少。龙南县采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拨出专款、地方乡镇自筹经费、群众自发捐资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完善了围屋的旅游设施:修建改造了通往关西围、燕翼围的龙关公路、横黄公路;在多处围屋景点设立了中英文对照牌、指示牌、公共厕所、大型停车场等;修缮了一批重点围屋;改造了多座围屋的供电线路……

  虽然目前大多数围屋农民已迁到外面另建新居,但是围屋的产权还在农民手里,开发围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龙南县在开发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群众利益。

  在每一个开发的围屋里都有一个响亮的机构名字,叫股份制旅游开发合作社,它的股份持有人就是围屋农民。为激发农民参与围屋旅游开发的积极性,龙南县创造性地在围屋成立这种农村旅游产业的新经济组织,尊重群众意愿,将合作社分成四大股份。集体股加上个人股,围屋农民成为围屋旅游开发的最大股东和受益者。前不久,对外开放才半年的栗园围仅门票就收入4万多元,319名农民股东参加了第一次股份分红,其中50岁的李美旺领到了400多元红利。

擦亮围屋品牌

  为了形成旅游产业链,龙南县组建了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围屋经营项目向县内外投资者开放,包装推出优势旅游项目,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用市场化理念去运作围屋开发。在渔仔潭围,3家颇具实力的企业通过竞争一举获得围屋的部分开发权,围绕着“客家酒堡”的定位,注册了“渔潭米酒”的商标,10多户专业酿酒户从事米酒生产;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企业和商家纷纷进入客家饰品、客家餐饮、客家茶庄和客家工艺品的生产与经营行业,开拓系列化旅游商品市场。

  目前,龙南县已有关西新围和杨村燕翼围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提升旅游品位,县里在继续做好客家围屋申报世界遗产的同时,准备将已开发的栗园围与渔仔潭围联合打造成4A级景区。龙南县适当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外延,将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了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客家风情游,以小武当山、千年古树群为主的山水风光游,以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龙头滩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以玉石仙岩、关西斜塔为主的文物古迹游4条旅游线路。珠三角是围屋的主要客源地之一,龙南与广东实行客家旅游联动,推出“赣粤客家文化旅游”,和30多家广东旅行社签订合同,保障了游客源源不断的到来。2008年1月至11月,龙南县围屋旅游共接待游客49.02万人,旅游收入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21.2%。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