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战地结就一段姻缘
乘车从晋江一直向南走30多公里,大约半个小时车程,微咸的海风拂面而过,路旁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到了美丽的“海峡第一村”。这里的金沙湾有最清澈的水质和细腻的沙滩。它与金门隔海相望,相距仅5.2海里,是闽东南沿海距离金门最近的东南海上要道。
很难想象,50多年前,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曾经落下了5万多发炮弹,几乎被夷为平地。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围头湾突然万炮齐发,炮击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这就是震惊世界的“8·23”炮战。由于围头特殊的地理位置,整个金门岛和军港料罗湾都在解放军大炮的射程范围内。地处炮战最前线的围头,也因此闻名于世,被人称为“海峡炮战第一村”。至今在该村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毓秀楼,仍可清晰见到当年炮战留下的累累弹痕,围头的地下,更埋着无数的弹壳。
回想起炮战的场景,许多村民还是心有余悸。当年,村里不少胆大的青年参加了支前民兵队。洪我洲和吴秀梨是其中之一。1958年,吴秀梨刚18岁,还是一个淳朴美丽的围头小姑娘,洪我洲比她大5岁,在民兵连当指导员。洪我洲在炮战中负责帮助运送炮弹,吴秀梨则帮助包扎伤员。两人在炮战风火中渐渐产生爱慕之情。
1960年除夕,洪我洲和吴秀梨喜结良缘,战地之恋终于有了美满的结果。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谈婚论嫁没有更多的讲究,结婚的时候洪我洲送吴秀梨一支笔,吴秀梨用小篮子装了几颗糖果,在时不时还会传来的隆隆炮声中就这样成了亲。
儿子:战地遗址变和平公园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解放军和民兵掀起了大比武的高潮。地处前沿的围头民兵也不甘落后,洪我洲和吴秀梨以及弟弟妹妹都是民兵中的神枪手,全家参加了比武大赛。当时,已怀有身孕的吴秀梨坚持持枪上阵。挺着8个月大的肚子,吴秀梨趴在地上瞄准,一枪就中了红心。
在妈妈娘胎中就参加民兵大比武的娃娃叫洪水平。在洪家的老照片中,他常常挤在手持枪杆的大人们中间。洪水平的姑姑洪玉禅回忆说,当年,洪水平总爱跟着她一起去靶场。其他民兵都有真枪,洪水平就折了一根竹子学大人模样也趴着瞄靶,动作还挺专业。
也许是受父辈影响,高中毕业的洪水平没有留在广东,而是回到家乡当起了民兵,一直当到围头民兵哨所的哨长。只不过他的任务从当年父辈的“打台湾”渐渐变成了救助落水的两岸渔民。
1979年大陆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上个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头脑灵活的洪水平与金门朋友合作成立海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引进台湾的养殖技术和经营方式,同时把物美价廉的大陆水产品通过小额贸易的方式卖到台湾去。引进台湾鱼苗,洪水平是当时全村最早的一位。他通过引进甲鱼苗、甲鱼蛋,盈利颇丰,培育的杂交鲍鱼,更成为海峡水产公司的品牌产品。洪水平在围头村第一个拆掉平房盖起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6年村里领导班子改选,带领大家一起养殖鲍鱼发家致富的洪水平被推选为村主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要保存“8·23”炮战遗迹,与对岸的金门一样修建一个“8·23和平公园”,创建独特的乡村品牌,全力打造海峡第一村。
“8·23和平公园”如今成为村民们最喜爱的休闲之处。因为炮战往事是围头老人永远聊不完的话题。父亲洪我洲和其他老民兵有时还会到炮战公园义务为游客讲解当年炮击金门的场景。在平静的晚年时光里,老人们希望尽己所能,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
侄子:迁居台湾娶围头媳妇
上世纪70年代,洪我洲的妹妹洪玉禅随丈夫远赴香港做生意,后又辗转到台湾定居。因此,洪我洲的侄子蔡涵光是随母亲出生在围头,就学于香港,工作居住在台湾。
转眼侄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一直深深爱着自己家乡的洪玉禅希望儿子能找一个围头姑娘,她认为围头的姑娘吃苦耐劳,是做媳妇的最佳人选。于是,这个选媳妇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洪水平头上。没多久,他就给表弟蔡涵光介绍了个当地姑娘许双怡,两人一见钟情没多久就结婚了,感情一直很好。
2010年,蔡涵光陪母亲回家探亲。蔡涵光走亲访友的同时也在谋划事业新起点,他认为大陆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机会多,只要肯努力就会成功。经过考察,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塑料制品行业,并把台湾的一处房产卖掉,回老家成立了一家塑料制品企业,如今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其实,像蔡涵光和许双怡这样的两岸婚姻在围头非常普遍,有130对之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两岸贸易往来频繁,围头因为和台湾特别是金门很近,人员往来自然十分熟络,你来我往成就了不少幸福的婚姻。围头村先后有128位姑娘嫁到台湾,台湾也有2位姑娘嫁到围头,围头因此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婚最频繁的渔村。
今年8月,围头将举行第二届返亲节。回想起两年前的七夕围头首届返亲节,许双怡觉得特别温暖。民间传说中,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对于这些嫁到海峡对岸的围头新娘来说,在娘家人主动搭建的“鹊桥”中集体返亲,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温情。当时,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王金平等都为返亲节题词,台湾中华妇女党主席涂明慧还率团来参加返亲节,大家一起种下的海峡两岸姐妹林如今长得比人还高了。
孙子:入籍台湾做两岸生意
洪我洲家还有一位特殊的“台湾同胞”,这就是孙子洪超雄。洪玉禅由港迁台定居后,她的母亲也随女儿赴台定居。按照台湾相关规定,允许曾祖母带一未成年孙子入籍台湾,于是便给大曾孙洪超雄办理赴台手续。2000年,10岁的洪超雄第一次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2009年,入籍台湾、大陆长大的洪超雄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现在,他正着手准备从事两岸贸易。洪超雄告诉记者,去年8月16日“围头至金门”货运航线正式运行,该航线已成为泉州第一条实现常态化运行的对台小额货物贸易航线,也是大陆货物出口到台湾最快捷的通道之一。主要货物为大陆出口台湾的服装、工艺品、机械配件等散杂货。“围头至金门”货运航线每周运行3到4个班次,呈常态化。“围头至金门”货运航线的开通,一改过去泉州对台小额贸易一直都是从台湾进口,而较少出口的历史。运输船舶全部为对台小额贸易方式的台湾船舶,货物可在金门报关,也可经金门转关至台湾本岛。泉州有1000多家台资企业,与台湾往来密切,多数小批量的出口货物会选择经“围头至金门”航线出口至台湾。这些都为在围头从事两岸贸易生意打下良好基础。
现在,围头码头成泉州对台小额贸易新通道,两岸贸易越来越频繁。洪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两岸和平发展,老一辈的炮火相向永远不再重演。
-记者手记
要爱情 再不要炮弹
地处海边的晋江围头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历史。当年,围头是炮战前线,在炮轰金门的同时,这个不到5平方公里的小村同样也经受过5万多发炮弹的轰炸。我们在村里特意保留下来的老房子毓秀楼上,仍然见到累累弹痕。据说,仅在“8·23”炮战时就有47万发炮弹打到金门,之后近20年又有多少发炮弹打到金门不得而知。用炮弹对话,宣示的是彼此的仇恨,而那是多大的仇恨啊。
如今,硝烟过后,两岸由对立、隔绝走向和解、交流合作的道路,围头村民们因为地缘优势与金门民众的交流合作最为密切,彼此不仅做生意,也结下友情乃至爱情,至今已有130对结亲成家。就连当年打到金门的炮弹也没浪费,精明的金门人懂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炮弹壳做成的“金门菜刀”,在大陆畅销不衰,等于大陆人又花钱买回了当年打过去的炮弹,成就了金门岛的一大产业。
在围头,我们采访了台湾新娘的围头婆婆,成为金门媳妇的围头新娘以及正在忙着打造“海峡第一村”、本身就有着许多故事的村主任洪水平,两岸联姻在以前也许是新鲜事儿,但在这里现已成为了“家常事”,而且走亲家当天来回,方便得很。我们深切感受到两岸民众同属一家人的亲情、同文同种的文化认同以及跨越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超强民族融合力;我们看到在“战地公园”不远处,对台贸易的码头堆满了集装箱并在扩建,“围头至金门”货运航线已成为泉州第一条实现常态化运行的对台小额货物贸易航线,也是大陆货物出口到台湾最快捷的通道之一,双边贸易越来越红火。
不到晋江围头村,你就无法亲身感受两岸民众由炮火相向的冤家到情深谊厚的亲家的奇妙转变,到了围头,你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走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给两岸老百姓带来的切实好处。围头与台湾民众之间的关系变化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走和平统一的道路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唯愿两岸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势头,用交流合作、用同胞之间的友情、爱情永远代替炮弹横飞,切实为两岸民众谋福利。
通过采访,我们还深深感到围头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既见证了两岸战争也见证了和平发展的历史,因而在两岸交流中具有独特且不可复制的价值。在这里可触摸过去、感受现在、展望未来。我们深切期望它的这一价值能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在保护好历史遗迹的同时,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与台湾同胞的深厚而密切的联系,将之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峡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