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引发学校退场危机——台湾私校师生很苦恼
近年来,少子化浪潮席卷台湾全岛,生源减少令不少私校面临愈发严峻的“生存危机”。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过去4年间岛内已有6所私立大学宣布停招或停办,而规范学校退场程序、保障师生权益的“私校退场条例草案”却至今仍未获立法机构审议通过。
退场学校如何“善终”?师生员工又何去何从?退场阴影下,私校师生们有着说不尽的苦恼,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成为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草案难上路
私校退场其实并非无法可依。早在2017年,台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研究拟定“私校退场条例草案”并提交立法机构审议,但由于各方争议不断,该草案的审议过程不断延宕,何时才能通过目前仍是未知数。
根据草案,相关部门可根据私校教学品质、财务状况等,将出现问题的学校分列为预警或专辅。被列为专辅的学校可在3年内尝试转型、改办,如若未完成则可令其停招,停招一年后停办。草案还另设退场基金50亿元新台币,用于补助学生、垫付教师薪资等。
台湾高教工会组织部主任林柏仪对此批评称,“退场草案”设置的预警和专辅门槛太高,刻意制造漏洞给私校,纵容学校近五成系所师资违规,即使大量清空师生也不必遭预警、专辅、解散归公,因此有可能让一些经费充足的学校出于利益考量而恶性退场或图谋改制。“一校被列为专辅后,就应禁止改制、合并、停办、改办其他事业,全面改派公益董事及公益校长,以退场基金借贷协助学校正常经营。”
在退场基金的使用方面,台湾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认为,“退场草案”只要求向退场时的教职工发放慰助金,未能照顾到学校因改制、合并或改办而失业的教职工。草案应参照相关劳动法规,对非自愿失业的教职工给予解雇预告期、有薪谋职假、失业给付等保障措施。
此外,有私校董事会代表在接受台媒采访时表示,私校一般由董事捐资办学,“退场草案”在私校资产清算方面过于严苛,要求私校退场后将财产依法清算充公,遭致校方强烈反对,“退场草案”也因此难以上路。
危机恐延烧
面对来势汹汹的退场浪潮,台湾私校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而随着少子化冲击日趋严峻,私校的生存危机恐将在岛内持续延烧。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学年岛内12所高校注册率(即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比值)未达六成,濒临“退场淹水线”,未达标校数创近3年来新高。外界估计,在未来5到10年内,岛内每年退场的高校数量将达3到5所。
作为高校生源的输出地,私立高中职学校也同样陷入因生源减少、财务崩盘而被迫退场的境地。据台媒报道,目前岛内已有30多所私立高中职被教育主管部门列为预警学校,数量远超大专院校。台湾私校工会预估,未来5年内高中学生人数将减少5.7万人,超过1/4的私立高中职学校将面临退场危机。
为此,新版“私校退场条例草案”将适用对象从高校下放至高中职,但却有学校靠借款死撑也不愿接受退场。据台中教育部门统计,过去两年台中有6所私立高中职借款办学,本学年已收到4所私校申请借款,其中一所学校申请额高达2.7亿元新台币。
有私立高中职校长对此表示,若按照草案规定,一旦学校解散清算,校产就会被政府接收,哪会有私校愿收手停办?在如此政策下,教师薪资打折、借钱办学恐将成为常态,这对私校长远办学发展而言绝非好事。
一把辛酸泪
“学生转学后被歧视、霸凌,老师找不到工作甚至去工地当建筑工,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们看不到的。”提起学校停办后的悲惨经历,南荣科技大学前应用日语系副教授许金彦难掩沮丧。
私校退场浪潮下,攸关师生权益的“退场草案”一再难产,遭到恶意退场和粗暴“清理”的师生群体成为最大牺牲品。“南荣科大地处偏乡,原本经营就不易,如今又遭受少子化浪潮袭击,学校想不关门都难。”在许金彦看来,学校经营不佳固然要负部分责任,但当年教育主管部门“广设大学”造成文凭贬值是政策性错误,如今退场潮下却让私校师生自行承担后果,显然是不负责任。
南荣科技大学原企管系助理教授沈哲宇表示,部分退场校的教职工选择到大陆发展,开启事业新起点。但大多老师失业后很难再找到同等待遇的教职工作,一些教师则被迫转行,甚至沦为“流浪教师”四处代课,还要兼顾处理学校欠薪官司,辛酸苦恼一言难尽。
教师被迫走上再就业的辛酸路,学生则面临着无法完成学业的危机。沈哲宇说,南荣科大退场后,企管系学生在相关部门协助下转到邻近学校,但没多久该系也停招,“从一艘沉船转到另一艘沉船”。还有学生抱怨被转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更有甚者在新校遭到歧视、霸凌,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
“学生必须捍卫自己‘原校毕业’的权利。”林柏仪表示,如遇私校恶性退场,不管老师或学生都应加入工会、学生会或组织联盟对抗,展现群体力量。一旦师生组成工会、学生会引发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就有望重新审视校方停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