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台湾万象

铸剑如铸心——台湾青年铸剑师的“志业”

2017年04月18日 08:17:28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松垮的马尾,粗布衫,棉布鞋。32岁的陈重智和同龄人有些不一样:他习武、练字、戒夜酒,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只为了尊重自己的职业——铸剑。

  陈重智出生在台湾台中市沙鹿镇,他说铸剑是他的“志业”。

  他的祖父、台湾知名铸剑大师陈天扬年轻时偶然与大陆的少林师傅结缘,并研习铸剑。自此,陈家已经三代为铸剑师。

  陈重智从小跟祖父母生活,看祖父铸剑,却一直对这门古老的手艺提不起兴趣。15岁时,他被祖父“逼着”开始学习铸剑,因为“不铸剑就进不了家门”。

  直到22岁,他才真正爱上了铸剑。“当时我做出了一生中的第一把剑,收藏家很喜欢,非要不可,我突然感受到了铸剑带来的喜悦,原来一把剑可以让人那么开心。”陈重智说。

  陈家遵循古法铸剑。一把剑从选钢、锻造、淬火、打磨、雕刻配件到组装,完全由纯手工完成。他一次做十把款式类似的剑,费时半年。

  陈重智的客人来自海峡两岸,远至德国、瑞士和法国。这些人或是武术爱好者,或是藏家。

  做剑要见人,这是陈重智的坚持。“客人下订单时,必须与我见面。他至少要对剑有深入的认识,这样他拿到剑后才会用心保养。”陈重智一边说着,一边给手边的宝剑擦拭、上油。“而我需要看看这个人的身高,与他握手,感受他的手掌大小,这样做出来的剑才能称手。”

  低成本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已经把许多传统技艺逼入了濒临失传的边缘,但陈重智却发现,如今向他“请”剑的人越来越多。

  “近些年,大陆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复兴,全球热爱和了解少林功夫的人也更多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向我‘请’剑。”习武之人不说买剑,用“请”字表达了对剑术文化的尊重。

  相对于高效率的机械制剑,陈重智依然选择坚持传统手工艺。“用机械就没了温度,没了感情,机械和手工并没有孰好孰坏,就是一种执着吧。”

  这种执着约束着他的生活。每次铸剑先礼佛,这是一种仪式,更是“尊敬自己,尊重自己的专业。”

  “生气时不磨剑,因为人的气会影响剑的神。”他说。

  为了做出一把好剑,陈重智研习各种传统中国武术,平时也练习书法。“如果本身不懂剑术,就做不出一把合手的剑。”

  铸剑十年,陈重智做了大约200把剑。他的祖父一生则铸造了上万只剑。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中华文化,陈重智将祖父和自己锻造的宝剑拿出去做展览,并免费在当地教授武术。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传承家族的这份手艺。

  “做剑不像做iPhone,做剑代表的是在宝剑里注入精神和附加价值。”陈重智说,“希望我的剑能维持传统,维持铸剑文化最本真的样子。”(记者马玉洁)

[责任编辑:张晓静]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