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但却有157所大学,密度之高远超临近的香港和新加坡,97%以上的考生都有大学可上。然而,学生们考学是越来越轻松,高校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熬。在少子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源断崖式减少,严重影响招生,一些排名靠后的私立职业技术院校甚至因此“关门大吉”。台当局为扭转这种窘境,出台“鼓励大学整并”“建立退场机制”等措施,要岛内高校“关停并转”。
5年内减少1/3高校
生源“断崖式减少”的速度有多快?看看数据就知道。2016年,台湾高校录取人数连续两年各减少超5万人,为历年来最少,相当于二三十所小型大学“空校”。据岛内媒体预计,接下来的4年,大学生还会蒸发17.7万人,学费蒸发470亿元(新台币,下同),大专院校明显供过于求。
台教育部门决定“出手”,在2015年下令,计划未来5年将台湾高校裁撤到100所以内,多所知名院校都将合并方案提上日程。
考虑合并的高校逾数十对,成功案例已有一些。台湾清华大学和新竹教育大学属于最新的“顺利联姻”的一类,两校表示将从11月1日起合并为“清华大学”,合校后新设“竹师教育学院”和“艺术学院”,原新竹教育大学校区转型为“清华创意与大学脐带园区”。
台湾大学和台北教育大学则属于正在“恋爱长跑”的一类,两校分别将在明年1月7日、10日校务会议上投票确立合并意向。台北教育大学八成师生愿意合并,不过很多台湾大学教授不埋单。台大公共卫生系教授季玮珠甚至直言,两所学校“很不熟”,过去没什么正式的学术合作,合并恐非易事。
确实,合并案十分复杂,顶尖大学会盘算跟谁合并最有利,教授在意的是合并后绩效评鉴指标怎么定,学生在意宿舍、选课、社团等资源是否会变少,校友则担心“母校名称会不会被消灭”,不是每个“谈亲”案都能成功。比如,成功大学和台南艺术大学合并案因遭后者师生强烈反对而暂缓,台湾交通大学和阳明大学的合校计划则在年中告吹。
砸50亿助大学“退场”
一些合并无望的院校,可能就要面临关停的命运。那么,谁将先关停“退场”?学校倒闭后师生又该怎么办?
早在2013年,台当局就颁布了“辅导私立大专院校改善及停办实施原则”,订出多项“退场指标”。民进党上台后,台“教育部”在此基础上草拟了一份“高教转型条例”草案,并制定了一张大专院校“退场辅导”名单,10所院校已名列其中。台“教育部长”潘文忠还表示,将在今后4年内编列50亿元基金,协助运行不善的大学“退场转型”,明年先编列25亿元,用于退场后安置教师和学生,另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协助学校转型,包括活化闲置校舍、合并改制等。
然而,岛内高教工会、私校教师都对这个主意不感冒,批评当局拿纳税人的钱来抢救烂学校,“钱根本用错方向”。淡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包正豪指出,50亿基金看起来很像“失业救助”,该倒的学校还是会倒,应将经费运用于帮助还有生机的学校。因此,“辅助退场”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还有待观察。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两所私立高校——屏东永达技术学院和高凤数字内容学院因招生和财务困难而停办,导致数百名学生遭强制转学辍学、数十名教职员被迫失业。曾任永达车辆系副教授的江照勇被强迫退休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老家种火龙果,他的学生也无法转到其他学校相关专业,为了生计一直在汽修厂打工。
2016年,又有3所私立大学彻底关停,今后还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撑不下去,江照勇和他的学生的遭遇,会传染给更多人。
50所高校濒临“溺水”
在这种“关停并转”的恐慌情绪影响下,一则名为《你的母校溺水了吗?2016大学退场名单预估排名》的帖子和一份“50所快溺水的大学”榜单在台湾网络上迅速流传。这份名单由《台湾大学排名网》利用台当局的公开数据所制,预估出今后4年将逐一“退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职业技术院校。
有台湾网友读完帖子后,心酸戏称:或许未来有一天,你我谈起自己毕业的大学时,年轻一辈都没听过,因为这所学校招不到学生,撑不下去,最终成为被人遗忘的“过去式”。
虽然“溺水”名单仅供参考,但不少技职院校迫于被送进“加护病房”的压力,已经提早着手转型。除了将原来的校址改办为福利机构、小学、补习班等选择外,岛内一些专家也提出转型建议,比如扩充课程设置和招生管道,考虑设置专为海外学生提供的国际化课程、为老年人提供的“银发教育”、为社会人士提供的进修课程、为新原住民提供的通识教育等。或者加强与企业合作,转型成企业的教育平台,以专业技能特色办校。
按台当局的统计数据,岛内高校的适龄入学人口数下滑趋势要到2028年才会触底,谷底只剩75万人,比2015年的130.4万人少了近一半。如果近几年台当局还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台湾高等教育产业面临的冲击恐怕真的是要山雨欲来,变成“大学版的经济大萧条”了。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