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今年台湾大考缺额校系与四技二专缺额人数双创历史新高,少子化效应扩大令高教危机重重;台湾高铁董事长刘维綨接受《评鉴双月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高等教育很“闷”,大学质量正在快速衰退。
他说,台湾当局应尽速公布大学退场、转型、创新具体方案,松绑价量管制,公立大学应调涨学费,再以经费激励私立大学调降生师比, 否则一旦台湾的大学失去“比较优势”,新南向政策将大打折扣,东南亚学生将流往别处。
相对于中小学自从实验三法通过后,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模式,促成中小学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刘维基说,唯独大学仍然受制于价与量的管制,无法出现颠覆性的创新。价与量是松绑的根本,其他的松绑都是枝微末节;“价”包括学费、薪资等,“量”包括招生名额、上课时数、学位学分数、学制与就读年限等规定。
“台湾现在的高等教育很‘闷’”,刘维基在该篇专访指出,有些老师没有热情教书,许多学生没有热情学习,校长好不容易选上后又做得很有挫折感,整体来讲,大学向上提升的力量正逐步消失中。
他指出,台湾高教十年来在全世界排名快速下滑。十多年前他参加大学校长聚会,大家都觉得台湾的高教很值得骄傲,至少在亚洲是名列前茅,校长们也做得很有成就感;但最近十年,他看到许多大学校长相当泄气,发现你有的别人早就有了,可以拿来荣耀自己的事情越来越少,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正在快速衰退中。
至于造成“闷高教”的原因在哪里?刘维基认为有四个原因,一是少子化影响,二是国际的竞争,三是高等教育管制太多,四是社会受到民粹主义影响,造成今天高等教育无法找到一个出口。
他更指出,少子化该如何解决,是现在台湾当局面临的最大难题;未来十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无法经营下去,到时学生可以转校,但老师怎么办?
针对学费松绑,他认为市场是最好的机制,相信私立大学不会全面涨价,现在甚至还有私校只收取公校的学费;其次,台湾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公私立发展畸形的问题,公立收费便宜,但学生享受的资源较多,公立大学应该涨学费,因为学生多半来自社经地位高的家庭,一般学生负担得起,至于负担不起的学生,则可有奖助学金配套来补救。
另一个让他感到忧心的问题是,大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原因出在生师比太高,某些私立大学的生师比更是公立大学的一倍以上,而部分公立学校的生师比也在恶化中。刘维綨说,生师比与教学质量密切连动,高等教育办得好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生师比要低,放眼世界名校,生师比多比台湾许多公立大学来得低。
刘维基指出,招收外籍生的前提是要有“比较优势”,你比人家好,人家才愿意来。现在东南亚的学生愿意来台湾念大学,是因为东南亚的大学生师比太高,学习环境比台湾差;但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快速成长,预料教育资源也会愈来愈多,若台湾再不加强改善生师比,当有一天对方的生师比也降低时,东南亚学生还会来这里吗?
私校经营已经不易,刘维基主张降低生师比,势必增加私校负担,因此他提出配套措施建议是,“大学学费应该同时松绑”;建议未来当局每年编列的高教总经费应维持不变,勿因学生数减少及部分私校退场而有所缩减,再将多出来的经费用于奖助未退场私校增聘教师。
刘维綨也从企业用人的观点谈大学人才培育问题,他认为大学分科太细,无法满足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需求。“跨领域”是很重要的概念,以高铁公司来说,许多工作并没有限制毕业生的领域与科系,不同领域的人都做得很好。
除了跨领域知识外,他建议大学应培养学生具有核心能力,“企业其实不在乎你学了什么知识,比较在乎你具备什么能力”。大学更要能培养学生具有使命感,从关怀自己、了解自己做起,才能发挥生命的价值,进而关怀社会,对社会充满热情。大学若能培养学生具有使命感,就是成功的教育。
刘维基也预见到,企业办大学将成新兴趋势,目前招生困难的学校一定要缩小规模,重新定位为专业大学,并寻求企业支援,企业办大学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办学趋势。譬如中信金控办中信金融管理学院,培养金融人才,便是值得借镜的办学模式。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