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卢月香领到福建省公安部门颁发的首份电子台胞证。 王东明 摄
7月6日,福建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了首张电子台胞证,这也标志着新式的卡式电子台胞证正式上路了。
这项便利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惠民政策是在今年6月的海峡论坛被提出,大陆将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台胞往来大陆“说走就走”的愿望成真了。
一纸台胞证,除了作为台湾民众在大陆的身份证明以外,更是承载了两岸社会交流的成果。近三十年的台胞证变迁之路,也是两岸关系变迁之路。
台胞证,正式名称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最早出现是在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旅游之后。1987年11月4日,台胞怀揣着《台湾同胞旅行证明》由香港奔赴内陆各地,“少小离家老大还”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台胞证竟是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新华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
当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由于那时台胞多从香港中转,广州边检站台胞验证主办台工作人员几乎“盖章盖到手抽筋”。
据了解,由于当时的台胞证为一次性台胞证,申请费时费工,必须在入境半个月前提出申请。遇到紧急或突然事件时,往往应接不暇。当时在香港九龙国际机场地板上过夜等待台胞证的情景,经常发生。
不过有趣的是,当时持有台胞证,在大陆附带“特殊礼遇”。台胞和港澳人士、华侨一样,拥有购买“三大件、五小件”的权利,即可以凭台胞证赴政府指定的地方,用境外人士专用的“外汇券”购买进口的三大件家电制品(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和五小件家电(如吸尘器、果汁机、电饭锅、微波炉、电熨斗)等等,作为送礼、探亲的礼物。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进入商品琳琅满目的友谊商店用外汇券购物,是很有面子的事。因此,台胞证身价不凡,很多“黄牛”则忙于倒卖外汇券,有些台湾导游凭此累积了在大陆投资的“第一桶金”。直到1994年大陆取消外汇券,境外人士购买“三大件五小件”的待遇随之取消,台胞证才不再具这项“特殊优惠”。
许多台胞从探亲、旅游中看到大陆市场的庞大商机,加上台资企业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因此大陆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热土。那时,从台湾飞往香港的班机几乎班班客满,不少乘客都是转机到大陆“淘金”的台商。台胞证成为了台商投资设厂的“基本证件”。
即使是1996年台海危机、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台商前往大陆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大陆也成为台胞出境旅游最热门的地区之一,两岸民间交流更为热络。
但光鲜背后也有代价,例如到公园、风景区、旅游景点、住宾馆,台胞都必须付比大陆民众高一倍至两倍的价钱,坐飞机,也要比大陆民众贵一倍。
1992年5月1日,台胞证华丽转身,薄薄一张纸的“台湾同胞旅行证明”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证件分为一次性入出境有效和5年有效两种。
在2008年12月两岸“三通”前的3个月,台胞证开始“一人一号、终身不变”。这为台胞免去了五年一次的“阵痛”,原先的台胞证五年一换,其他相关银行、就学等一切居民数据都要全部更改。这次台胞证改成“一人一号”,让在大陆的百万台商深感方便。
2011年,大陆全面下调了台胞来大陆签注收费标准,总体降幅达50%。其中,为台胞办理1-5年居留签注的收费标准统一降为100元人民币。
此外,在台胞口岸签注方面,大陆先后在42个城市设立43个台胞口岸签注点,为未办妥入境手续直抵口岸的台胞办理一次有效台胞证和3个月一次有效入出境签注。
已成为“大陆女婿”的沈恒德因为频繁往来两岸,一度是位于雍和宫附近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常客。现在,他去得少了,因为“自从开放了三年多次签和多个签注点后,经常下了飞机再办手续,也就十来分钟”。
28年来,台胞证的功能也从一般旅游证件,延伸到工商登记、银行开户、参加各项专业证照考试、网购火车票等,甚至还能在淘宝网开网店。现在用台胞证坐飞机、住旅馆和本地居民同价,台胞证的特殊“礼遇”已成了两岸交流轶事,这也凸显的是两岸关系日益正常化。
早年的时候,不少到大陆的台商被戏称为“月父”,意思是每个月只能回台湾当一两天父亲,后来慢慢变成“周公”(每星期都可以回家做“老公”)。现如今随着免签注和卡式台胞证政策的施行,台胞往来大门就跟“串门”无异。
[责任编辑:杨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