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台北举行的第三届闽都文化学术研讨会人才济济,高朋满座,其中有几位清代船政大臣的后人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六世孙女、台湾大学教授、著名音乐史学家沈冬;继任船政大臣丁日昌的玄孙、连战办公室主任丁远超;1874年随沈葆桢赴台驱日,后任船政大臣魏瀚的曾外孙毛观岱。研讨会的召开使他们首次共聚台湾,从而谱出一段有关船政文化的新佳话。
福建船政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先贤为救亡图存,在福州马尾创设的一个集船政与海军行政部门——船政衙门、中国最大的军舰制造企业——马尾造船厂、中国第一个军事科技高等院校——船政学堂于一体的大型国办机构。中国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第一艘钢铁军舰、第一艘巡洋舰、第一艘炮舰、第一艘鱼雷舰、第一架飞机均在此建造,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福建船政轮船水师1871年也诞生于此。
从1866年至1875年,出生于福州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沈葆桢主政福建船政9年。清朝同治年间,日本出兵占领台湾恒春半岛,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水师入台,逼迫日军全部撤退。成功驱日之后,沈葆桢提出系列计划,从根本上巩固台湾海防,开启并推进了台湾近代化进程。
为纪念沈葆桢对台湾的卓著贡献,台北市政府特将市政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台南延平郡王祠与亿载金城炮台都矗立着沈葆桢雕像。而沈葆桢的英名更是在台湾世代相传,深受民众崇敬爱戴。
今年恰好是沈葆桢巡台140周年,所以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两岸学者提交的不少论文主题都是有关沈葆桢的。与会的沈冬提起祖宗先贤深感自豪。她告诉记者,沈家恪守严格的家规,“小时候家里长辈教育小孩就常说‘文肃公如何如何’。(沈葆桢谥号‘文肃’),要求我们了解沈葆桢在台湾做了些什么,要求行事为人处处以先祖为榜样”。或许正与祖先精神的激励有关,沈家后人英才辈出,均在各自行业取得杰出成就。2010年底,沈冬第一次重游先祖沈葆桢兴办福建船政学堂的原址福州马尾,此后每逢清明节,台湾的沈氏后人都会回福州扫墓祭祖。“推动闽都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两岸民众交流,作为沈氏后人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将之力行到底。”沈冬说。
沈葆桢调离台湾后,继任的船政大臣丁日昌于1877年到台湾巡视,继续推动防务与垦务。“先祖当年从基隆上岸,一路坐船到台南,来回巡视多次,住了8个月,对台湾的铁路交通和矿产开发等都做出贡献,作为他的玄孙我引以为荣。”丁远超说:“男儿当自强,我们后代子孙必须更加努力做出成绩,方不辱没祖上的荣光。”
1874年,魏瀚随沈葆桢赴台驱日,并参与绘制第一幅府城和安平海口图,后任船政大臣。其曾外孙毛观岱此次是第一次来到台湾,踏上先人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他感到自豪而激动。“那幅海口图的影印版我有一幅,一直珍藏着,以此缅怀祖先,激励自己奋进。”魏瀚说。
研讨会现场,沈冬、丁远超、毛观岱握手合影,相谈甚欢,船政文化的纽带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一致表示,慎终追远,一定要将祖先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记者林娟 文/图
[ 责任编辑:王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