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潮联合会、两岸犇报举办的《毒品果札记》《光复变奏——战后初期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期(1945—1949)》文学批评研讨会9日在台北举行。
65岁的诗人施善继自比陈映真“苹果树”上的一棵“毒苹果”。他苦心孤诣,以简练之笔写音乐、写人物、写生活,并以“毒苹果”为名写下一系列杂文结集《毒苹果札记》出版。
东海大学社会系教授赵刚认为,《毒苹果札记》具有想写就写的真实,品格非常稀有,是中国传统下的左翼书写,是接续鲁迅的战斗。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昭瑛认为,《毒苹果札记》具有三大特色:人物怀想以陈映真为核心,记录了台湾人的群像,具有史料价值;其中的音乐评论,体现了诗乐同源的传统;对两岸庶民生活的描写,突出共同点与差异性。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秀慧花费数年心血,潜心研究1940年代报刊,其推出的《光复变奏——战后初期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期》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作家蓝博洲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资料翔实,对厘清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的源与流,找寻70年前台湾光复后文学“五四”主题的继续和变形,做出了颇有意义的探索。(记者何自力 查文晔)
[ 责任编辑:朱炼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朱炼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