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海峡两岸迎来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五周年。当天在上海举行的“2013两岸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三通”正在缔造两岸的共同记忆,5年来两岸民众正进一步深入了解“对岸的美”。
“我已经到过台湾20多次了,最近的一次拜访了新竹交通大学和台湾艺术大学,台湾的‘小而美’确实让我们这些大陆文化人意犹未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传媒研究专家张国良以“游客”身份讲述的“三通”体验引发与会两岸专家共鸣。
台湾大学薛承泰教授认为,两岸的共同记忆不仅基于历史,也基于现实。两岸的共同点、共通点不应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逝去,年轻人之间的共同记忆正在缔造之中。
2008年的12月15日,海峡两岸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开通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完成历史性的直接交接。5年间,两岸直航实现了常态化,赴台团队游、个人游从无到有,人民币和新台币也逐步实现了“货币直航”。
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数据显示,5年间上海赴台投资项目超过27个,项目累计折合新台币23亿多元,2012年上海赴台个人游接近2.5万人次,旅游团队3500多批。与此同时,上海与台湾两地通邮每年接近300万件。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表示,“三通”所缔造的两岸共同记忆,不仅体现在通邮、通商、通航上,也体现在金融、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基层社区等领域的交流交往上,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
“当‘三通’成为两岸民众习以为常的现象时,心灵的距离也将逐步缩短,这是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章念驰说。
[ 责任编辑:朱炼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朱炼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