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北监狱首次巨细无遗地公布了陈水扁在狱中所享受的12项“特权”,外界议论纷纷,褒贬不一。香港《大公报》今日刊载评论文章指出,台北监狱厚待陈水扁,一方面不想担负“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希望能堵住绿营的悠悠之口。只是绿营炒作“救扁”完全出于政治目的,并不会因台北监狱作出澄清而罢休。倒是“扁享特权”一事而引发的副作用不可忽视。日后假如再有高官触法入狱,是否也可拥有与扁类似的待遇?如此“刑不上大夫”的做法,难令社会大众信服。台北监狱看来是顾此失彼了。
全文摘编如下:
最近台北监狱首次巨细无遗地公布了陈水扁在狱中所享受的12项“特权”,外界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狱方此举并非想“搞噱头,博出位”,只因陈水扁又传“死讯”,民进党“兴师问罪”,才不得不公布真相,以正视听。
陈水扁于2010年12月开始入狱服刑,台北监狱也随之“名声大噪”。但监狱毕竟是严肃、安静的教化机构,而非喧闹、嬉笑的娱乐场所,成为大众话题、媒体焦点,对台北监狱而言已不胜烦扰,加之扁不甘寂寞,频频兴风作浪,监狱方面更是疲于应付。上月有民进党“立委”语出惊人地说“扁在狱中三度寻死”,言下之意指“扁在台北监狱过着非人的生活”,而结论当然就是“马当局应当批准扁保外就医”。台北监狱立即澄清,说扁当年在台北看守所曾绝食三次,但最终都接受了治疗,移监后并无异常行为。
今年上半年以来,扁家就大打“病情牌”,绘声绘色地向媒体渲染“扁病”,说“肺衰竭”、“上厕所时几乎昏厥”云云。而狱方则只好公布扁会客的纪录,证明扁身体并无大碍。但扁家和民进党并未善罢干休,一波又一波的救扁运动此起彼伏:5月包括民进党和台联党在内的43位“立委”及30多个社团连署,要求“法务部”让扁保外就医;7月民进党举行全台党代表大会,两岸路线转型事宜未见起色,倒是一致通过声援陈水扁保外就医案。
面对扁家和民进党发起“车轮战”,台北监狱上周终于作出正面反击,公布了扁在狱中“高人一等”的待遇,包括:刻意安排相处得来的室友;全年可洗热水澡,一般受刑人除冬季外,仅每周提供两次热水;配有单人书房;室外活动时间比一般受刑人的半小时多一倍;无须到工场工作,可投稿写专栏,稿费无须上缴;戒护就医免除戒具,可依意愿换医院、自费延医自选医师,一般受刑人必须听从监狱安排;每周三次会客,一般受刑人一周一次;奔丧不戴戒具;每天早晚量血压;每周打一次电话给家人。
早在陈水扁入狱之前,外界就已对其狱中生活作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而当看到扁入狱报到时,狱方派人帮扁拿行李、办手续,与一般犯人完全自理不同时,就更加浮想联翩了。只是出乎意料的是,扁所得到的“特权”竟有逾十项之多,而且包括不少“破天荒”的举措,如配备书房、自选医师等。相较于其他普通受刑人,扁在狱中过的已属“上流生活”了,而非扁家和民进党所说的那样不堪入目。
台北监狱厚待陈水扁,一方面不想担负“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希望能堵住绿营的悠悠之口。只是绿营炒作“救扁”完全出于政治目的,并不会因台北监狱作出澄清而罢休。倒是“扁享特权”一事而引发的副作用不可忽视。日后假如再有高官触法入狱,是否也可拥有与扁类似的待遇?如此“刑不上大夫”的做法,难令社会大众信服。台北监狱看来是顾此失彼了。
[责任编辑:刘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