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教育部”线上辞典爆发性别歧视争议,揪出问题的是东华大学研究生陈麒,他准备课堂报告时发挥追根究底精神,查出“教育部”线上辞典竟对“新好女人”的定义大有争议。陈麒坦承,发现当时他傻眼不已,在教师眼中具权威性的官方辞典,居然如此男尊女卑。
纸本字典厚重不便携带,“教育部”线上辞典查询迅速,是许多老师教学用秘密武器。陈麒曾在桃园县大溪小学担任实习教师,目前就读东华课程设计与潜能开发学系研究所一年级。他说,老师们教学遇到不太确定的词汇时,透过“教育部”线上辞典,可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资讯,方便好用。
陈麒表示,一般人很少使用“新好女人”这个辞,他是准备课堂报告时,上网查询“新好男人”定义后,联想到“新好女人”的定义是什么?不料查询结果让他傻眼。课堂报告时,他特别提出讨论,老师一度怀疑:“这到底是哪个年代的辞典?”
这并非“教育部”线上辞典首次惹争议,过去有例句出现“妓女与嫖客是文明社会的一种病态”、“瞧她脸上抹得一块红,一块紫的,真像个人妖”、“我最受不了一群女人莺莺燕燕的在一起,吱吱喳喳的说个不停”等例句,引来性别团体抗议。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祕书长赖友梅举例,“人妖”一词,“教育部”原先的解释是“男变女、女变男、生理上有变异,或假装为异性之人”。经性别团体抗议后,改成“男扮女、女扮男、行为怪异、不守常法的人”。
她直言,“人妖”二字就带有歧视意味,应以“跨性别者”取代,“教育部”却只换句话解释,“改了后有比较好吗?”
赖友梅说,“教育部”一再强调性别多元,辞典却像一本充斥保守父权观念的负面教材。当多数教师将线上辞典奉为圣经时,落伍且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解释将成为教育下一代的隐忧。
陈麒也认为,时代变迁,“教育部”应随时更新或淘汰旧有词汇,涉及性别或种族等敏感议题字眼,更应特别小心定义。否则会失去官方辞典的专业地位。
[责任编辑:焦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