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雪隧发生严重事故,浓烟经过恒定正压的横坑,飘进避难导坑,让躲在避难导坑等待救援的民众有吸入浓烟的疑虑,引发外界质疑。“高公局长”曾大仁证实,浓烟经横坑溢流向避难导坑,事件发生后客运司机引导乘客进入横坑后,横坑内是正压,应会自动关闭防火门,可能因为灾难现场民众逃生推门超过极限,导致门无法自动关闭,才会有烟飘进去。
曾大仁强调,这批逃生门必须随时处在可自动关闭的状态,所幸民众没有因此伤亡,防火门设计有瑕疵,“高公局”承诺一定会改善相关设计。
专长交通及工程的国民党“立委”李鸿钧严厉批评,他说,这次是因为运气好,起火点就在隧道出口不远处,才未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他质疑坑门设计严重错误,“交通部”必须立即改善。
身兼“交通委员会召集委员”的民进党“立委”叶宜津表示,雪山隧道消防工作由园艺公司承包,两年前就曾遭到质疑,相关问题“高公局”应负责,“交通部”也应对全台隧道安全进行总体检,“交通委员会”本周四将前往雪隧现场考察。民进党“立委”李昆泽指出,坪林行控中心要向社会交待这起事件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流程,排烟系统更令人担忧。
曾大仁说,起火的第一时间,民众下车依序逃生,须往上跑,就是与行车方向相反,他进一步解释,长隧道内失火有处理的标准流程,排烟系统不会第一时间就全速启动,避免增长火势,留给在起火点附近的民众有逃生机会,要等消防系统三路到达后,完成灭火才会启动全面排风。
“立委”质疑:浓烟从洞口排出 竖井排烟失灵
雪隧火烧车,浓烟熏黑许多逃生者的脸,甚至被呛伤,“立委”陈欧珀、宜兰县长林聪贤等人质疑雪隧排烟系统失灵。
陈欧珀说,雪隧有三座竖井,前天大量浓烟没被竖井抽出,反而从隧道口排出,显示排烟设备大有问题。
前天雪隧火烧车,数百民众在浓烟中惊慌逃生,通过客运行车记录器画面,看到司机刘信智捂着鼻子弯腰冲下车,车外都是浓烟。
当时坐在客运上的秧秋兰回忆,车子冒烟时有人打开安全门逃难,她也跟着跑出来,原本还看得到路面,但没几分钟浓烟就追上来,隧道都是烟,伸手不见五指。
“我们被浓烟追着逃命。”前天带着9名乘客逃命的张进忠父子说,十几人沿着出口楼梯往下进入紧急避难空间,不到几分钟连避难空间也窜入浓烟,他们往烟雾的反方向逃生,但另一头又有一波浓烟袭来,吓得又往回走。
林聪贤说,31名轻重伤者大多是被浓烟呛伤,“高公局”应检讨为什么连逃生坑道都烟雾弥漫。
陈欧珀说,前天雪隧火烧车他赶到现场,看见大量浓烟从洞口排出,显示三座竖井没办法把烟往上排,完全没有发挥功能;他也质疑照明设备失灵,广播系统收讯效果不好,这些都影响到民众逃生速度。
“高公局”:长隧道排烟 火灭才能开通风系统
国民党籍“立委”李鸿钧昨天在立院质询时提到,雪隧的竖井有排烟和导入空气的功能,这次却连民众逃生的横坑、导坑都有烟,表示这个门设计严重错误,这次是运气好,起火点离隧道出口不远,不然恐怕会造成更严重的意外伤害。
“高速公路局局长”曾大仁表示,起火时民众应往后跑,也就是与行车方向相反,长隧道发生火灾初期,不能启动大风量排烟系统,以免浓烟逆流,让在起火点的用路人有足够空气,须等到火势熄灭后才能启动。
“高公局”进一步解释,长隧道排烟有一定流程,需等消防人员将火扑灭,才能启动通风系统,把烟控制在每秒2公尺的风场,避免烟雾逆流。
前天下午2时8分火势扑灭后立即排烟,总计花了41分钟排烟完毕,与平时演练要求灭火、排烟需各控制在30、40分钟内,时间差不多。
曾大仁说,起火点距离洞口2.4公里,但最近的竖井距离洞口4公里,无法逆向抽风,行控中心只开启水平排烟系统,若发烟点在雪隧上游或中间,才会使用竖井排烟。对于浓烟溢流至横坑与导坑,未来会在安全门上加装安全装置,增加自动关闭的强度。
“高速公路局”昨天公布坪林行控中心通话纪录,证明事发一分钟内就广播有紧急事件,请民众停车并往反方向逃生,就近进入横向联络隧道避难。
有民众反映打进行控中心6次才接通一次,坪林行控中心主任张崇智表示,当时有6位同仁当班,但电话被救援联络和外界询问占满,未来会检讨人力配置,并实施系统控流,确保用路人来电不会被占线。
民进党“立委”叶宜津表示,“高公局”将隧道消防工作外包给园艺公司,“简直是草菅人命!”“交通部”应全面检讨隧道安全。
张崇智指出,此园艺公司营业项目包含消防工作,“交通部”每年给予相关人员84小时专业训练,每季也会进行体能测验,确保相关人员的技能与体能都符合要求。
隧道逃生 往气流反向跑
长期研究雪山隧道的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吴健生指出,隧道火灾逃生最重要的是观察气流方向,记得往气流反方向跑就对了。
吴健生说,像雪隧这样的双孔双向隧道,火灾时切记要逆车行方向逃生,以南下方向失火为例,在接近火灾地点前若火势不大,车道空间未被完全阻断,还可以试着钻过去。如果火势太大就要赶快掉头往北上方向逃生,千万别再冒险冲过。
吴健生解释,车流会带动气流方向,风势一定是往同一个方向吹,如果是南下方向风向就是往南吹,失火时浓烟也是顺着往南方向冒出,因此相对来说回头往北逃生视野较佳。
吴健生说,一般双孔双向长隧道中间都会设有避难坑,如果是南向方向隧道失火,下车从避难坑走到隔壁北上隧道逃生也是一个方法。
至于单孔双向隧道逃生,比较复杂,因为两边都有车流带动气流,要观察哪个方向车流辆较多才能判定方向,不过情急下,很难判断气流方向。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