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曲悠扬的人声音乐从台北复兴南路的一间咖啡屋传出,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人声是唯一的音乐制作工具,却有着胜似乐队的音效,吸引路人驻足聆听。
咖啡屋传出的纯人声音乐被称为“阿卡贝拉”,源起于中世纪教堂音乐。演唱流行、爵士、摇滚等现代歌曲的团体被称为“阿卡贝拉人声乐团”,演绎至今则结合了麦克风的应用、口技等元素,形态更为丰富。
演出的是由6名希冀以人声传递心声的台湾追梦青年组成的“玩声乐团”,他们唱闽南语老歌《望春风》,也唱《北京一夜》。不同的曲风,却一样心灵发声。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这就是“阿卡贝拉”之妙。在台湾,“现代阿卡贝拉”已行之有年,颇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最困难的是合声的精准度等,最迷人的是纯人声所创造的精彩,无论是流行歌曲、爵士、民谣,都能通过人声乐团重新编制与演绎,让原曲目的面貌更添清新与温度。”“玩声”乐队成员钟宜勋告诉记者,这正是阿卡贝拉这种传统音乐方式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台湾的人声乐团在海内外屡获佳绩,“玩声乐团”的前身“公共澡堂”、知名人声乐团“神秘失控”等,都曾在欧洲大赛获冠军殊荣。
台湾是亚洲最早发起当代阿卡贝拉大赛的地区。每年十月主动邀请各地区阿卡贝拉音乐人参与盛事,并以巡回音乐会的方式,将音乐力量一点一滴渗入台湾各个角落,让更多民众认识当代阿卡贝拉。
“玩声乐团”前身是2007年4月成立的“公共澡堂”人声乐团,成员多为高中合唱团校友。成员中,除了编曲洪大为是音乐专业出身,其他人所学专业包括西班牙文、统计学、旅游专业等。
在高中时代,这群爱好音乐的追梦少年,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们既要按时完成学业,又要挤出点滴时间训练声音。“几乎没有假日,音乐训练是很痛苦的事情,尤其在好玩的年纪里。”正在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系学习的黄宏洲认为,这种毅力来自于对音乐的偏好。
从2008年作为学生乐团参与台湾国际重唱大赛获得第一名及最佳中文演唱奖、最佳爵士演唱奖、最佳主唱奖之后,这支队伍开始被外界关注。“ 参赛的资金都是我们省吃俭用积攒的。”成员陈建华说,获奖后一是意外,二是压力,因为获第一名的团队要在2009年参加奥地利国际现代阿卡贝拉大赛,“我们当时担心的是落后的麦克设备和昂贵的比赛路费等”。
最后,克服重重困难的他们,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上捧回流行组金牌。成员谢祈中表示,选择什么曲目很重要,他们只唱了一首英文歌,其他三首分别是汉语普通话和闽南语歌曲,“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海外关注”。
“公共澡堂”人声乐队在今年初转型为“玩声乐团”,重量级音乐制作人李寿全老师和专业经纪人EVA的加入,让团队开始走向专业化。“玩声”乐团正致力于重新编写更多元优质的曲目,积极排练表演方式,定位演出风格。
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记者“观摩”了这群年轻音乐人的“艰苦训练”,他们正在为5月1日的北京草莓节演出彩排。不厌其烦地推敲每一个发音,怎么配合,如何走步,以呈现更多元、丰富、更具可看性的演出,尽管室内开着冷气,每个人都大汗淋漓。
如今,以华语市场为主打的“玩声乐团”,把选歌和创作重心放在中文歌曲上。
他们为在北京的演出精心挑选了歌单,包括《北京一夜》《龙的传人》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希望大陆年轻朋友和我们一样爱上阿卡贝拉,一样‘忘我’演唱,聆听心的发声。”钟宜勋说。
[责任编辑: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