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台湾“欣传媒”
据台湾“欣传媒”报道,听到“独立书店”这个词或许觉得陌生,相较于连锁书店的一致性,独立书店保有选择进书、空间规划的自由,店内除了书,可能还有创作者自费寄卖的商品、小农良心生产的可口好物,加上家庭般的布置、亲切招呼的店员,读者一走进独立书店就可以发现不同于商业的氛围,独立书店无须摇旗吶喊,就能在小角落里柔性革命。
在台湾,同一本书因通路不同,售价也不同。有能力大量进书的连锁书店因为进书成本较低、大打折扣战;独立书店视自家调性挑选合适的书进货,规模小、成本也高,通常无法给多余折扣,或用原价卖出,很多人不解,想着为什么独立书店就卖比较贵?
“小小书房”店主刘虹风说,喜欢折扣而比价是人之常情,常听到有人为买一本书跑了三、五家店,跑完实体通路还不够,还要回家到各网络书城比价;或为了凑折扣方案,买用不着的东西囤积在家里,消费习惯压缩了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折扣战不但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也让书的产业链产生疲态。刘虹风观察到,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沟通重点都放在“压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没办法花心思讨论如何设计、营销;“有河book”老板“686”也观察到,为了呈现最终给消费者的折扣,有些书干脆一开始就将订价提高。
这样的生态造成许多“隐性成本”,对个人、产业和整体社会的创意都是耗损。小小书房、有河book等多家独立书店曾组“集书人文化—独立书店联盟”,办活动、讲座,将书价对产业和生活的影响传递出去,后来因为经费、人手不足,暂时停止运作,预计将来会整合其它资源再出发。
独立书店的存在,提醒让折扣战牵着鼻子跑的消费者,要让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影响我们生活吗?幸好,这也不是一堂太生硬难懂的商业课程,或需要热血澎湃的革命行动,只要进入这些充满特色的小店,翻翻书、点壶茶,放松沉淀一下午,和老板聊聊每个布置、产品背后的故事,最后拿起真正需要的商品结帐,重拾对生活步调的掌握,就会知道这些小店的用心之处了。
[责任编辑: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