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台湾万象

细述台湾青年生活压力 贫富差距、房价成焦虑根源

2016年03月10日 14:47:49  来源:东南网
字号:    

  在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就读研究生的陈方隅,很庆幸自己上了公立大学,每年的开支不会太多。可他的表弟表妹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上的是私立大学,学费贵出公立校两三倍,加上杂费、住宿费及其它生活费,每人每学期约10万元(新台币,下同)。

  陈方隅表弟表妹两人每学期总共要花20万元,算下来父母每个月要在他们身上花4万元,而父母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5万元。表弟表妹就像其他同学一样,申请了助学贷款,可是按规定每人学贷每月不能超过6000元,剩下的资金缺口,只能靠课外时间打工补贴。

  在台湾,许多人从学生时代就背负债务,毕业后工作不好找,或者找到的是薪资很低的派遣工,经济紧张就办信用卡透支,一不小心成为卡债族,如果在都会区上班,“安居”也成为奢想。万一工作没了,又没房子,甚至可能流落街头成为游民,成为贫困族群中的最底层。

  学贷族还没工作就还贷

  这些年,台湾薪资增长像蜗牛爬树,导报记者跟一些台湾人交谈,他们对大陆工资增长速度羡慕得不得了。去年是台湾经济20多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达到10%以上,可是这年台湾薪资占GDP的比重只有44.5%,比重较上年下降了8%。

  台湾反贫困联盟召集人简锡 表示,台湾处于低薪社会,1990年薪资占GDP的比重还有51%,可是过了10年,反而掉到44.5%,远低于去年香港的58%和日本的63%,这反映了台湾民众没有享受到经济成长的果实。

  上班族实际薪资缩水,作为他们上学的子女,越来越依靠学贷完成学业。简锡说,目前有81万人欠学贷,人均欠二三十万元。陈方隅说,除了提高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还应让他们量力还款,工作后如果遇上失业、生育、家庭变故等,应当延长还贷期限或提供短期免息,另外,按月还款额还应与薪资收入成正比,避免学贷族踏入社会就沦为贫困人群。

  派遣族上班随时被解雇

  台湾有一个名词叫“非典型就业”,指那些不是常态、典型的就业,多按时计算工酬,以派遣工为主。派遣工属于中介派遣公司,不是就职单位的正式工,由派遣公司根据需求派到不同单位,因此他们的一部分报酬被派遣公司作为中介费抽走了。

  陈方隅告诉了一个令导报记者吃惊的数据:台湾从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中,约四分之一是派遣工。他们没有加班费过节费,没有福利,还可能随时被解雇。越来越多单位基于成本考量,把一份正式工的工作拆成由若干个派遣工来做。

  简锡 称,去年台湾劳动生产力 (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6%,然而单位劳动成本(生产总量除以劳动时间)却同比减少了11%,这表明企业收入增长了,员工收入下降了,企业没有与员工“有福同享”。员工收入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派遣工的增加。

  去年台湾月薪低于2万元的有104万人,而2008年才82万人,这个数据也说明了以派遣工为代表的低薪阶层在扩大。

  卡债族信用卡循环套现

  越来越多年轻人每月入不敷出,成为“月光族”,但日子终究要过下去,怎么办?办张信用卡把银行的钱先借出来用,“月光族”就成了“卡债族”。

  前些年台湾银行部门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对信用卡审核非常宽松,造成“卡奴”泛滥,酿成全社会的“双卡(现金卡、信用卡)风暴”。台湾“法律扶助基金会”介绍,曾有一个低收入民众黄先生通过 “以卡办卡”,竟然办了9张信用卡,后来实在无法偿还60多万元的连本带息,找“法扶会”帮忙与银行打官司。

  多数卡债族跟银行发生纠纷时,由于没有第三方协调,往往处在绝对弱势状态。据称,卡债族无能力还款时,可以申请更生或者清算。“更生”有重获新生的意思,假如你借了20万,后来利滚利变成100万债务了,申请 “更生”通过后,也许只需还50万就可以了。“清算”代表你已经破产,债务可一笔勾销。

  7月12日,台湾反贫困联盟在 “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其中一项诉求是要求马英九、蔡英文这两位“大选”候选人对修改清债条例作出回应。该联盟认为,目前的“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规定太模糊,对于更生、清算条件指向不明确,申请者通过几率仅10%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在一半以上。

  台当局近年来没再公布卡债族数据,但据民间推估,全台还有六七十万卡债族,如何让他们合理解除债务,是台湾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

  房奴族房子根本买不起

  除了卡奴,还有房奴。近年在台湾都会区,特别是台北市房价一路蹿高情形下,房奴队伍日渐壮大。这两年台当局所作民调中,房价高居民怨之首。由房奴组成的“无壳蜗牛”联盟,在台北街头消失了数年之后重新出现,以蜗牛无壳无居的辛酸形象,抗议房价涨得“没有人性”。

  目前台北一手房的均价每坪(相当于3.3平方米)在80万元以上,二手房均价每坪60多万元,分别折合约每平方米6万元、4万元人民币,好地段的房子每坪100多万,甚至200多万者也屡见不鲜。台北市房价在全球都市房价中排在前5名之列。

  据台湾反贫困联盟提供的数据,全台的社会住宅(只租不售,相当于大陆的廉租房)仅几千套,不到全台总户数近800万户的0.1%,而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在10%以上。该联盟透露,将努力推动 “住宅法”“立法”,让买不起房子也租不起商品房的人有一个安身处所。

  照护族生病了入不敷出

  台湾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负责人袁慧文长期接触低收入家庭,她看到了太多因病致贫的例子。她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家里如果有一个人得了中风或其它慢性病,需要有人长期照护,家中主要劳力可能因此而放弃工作,经济收入没了,还得承担巨额医疗养护费用,因此陷入了贫困之中。

  袁慧文称,全台有四五十万个需要长期照护人员,但只有1000多名低收入老人每月能领到5000元财政津贴,受益人占总数的0.5%还不到,即使能领到5000元,也只是象征性补助。

  台湾反贫困联盟召集人简锡 称,按台湾各地的贫困线 (各地标准不一)统计,全台贫困人口有8万多户2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1%,这个比例远低于全球许多地方的将近10%,台当局对贫困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太严苛,使得许多该享受财政津贴的人无法享受。

  从今年7月1日起,台当局放宽了贫困线标准,依照新标准,台湾贫困人口占比升至3.3%,近80万人。

  流浪族一贫如洗只能睡街头

  贫困族群中的最底层,便是流浪街头的游民了。一些三四十岁的人住不起房子,没有固定收入,就睡在公园、火车站等地方,据台湾当局统计有3000多人,但据民间估算,应该多一倍以上。

  简锡 说,“政府”部门针对游民建了一些安置所,但床位总计仅800张,多数游民得不到适度的照护。他提议,当局应对游民进行分类辅导,让有工作能力者重新就业,让老弱病残者有吃饭、洗澡的地方;同时,拨预算给宗教团体、民间团体。他特别提到,有时候警察把游民的背包当成垃圾扔掉,等于把他们的家当也扔掉了,更使得游民“一贫如洗”。

  记者观察

  贫穷焦虑感的两大根源

  贫穷是一个模糊概念,有人年赚百万,也觉得自己很穷。贫穷往往是一种心理感觉,如果老觉得自己穷而烦躁,你很可能得了贫穷焦虑症。

  当今社会,这种焦虑症有两大根源,一是贫富差距拉大,二是房价高企。贫富差距拉大,相对剥夺感增强,焦虑感就会越强。而高企的房价,已吸干了众多上班族的大部分薪水。

  目前台湾社会按五等来划分,贫富差距为6倍多,按二十等来划分,达到66倍,贫富差距比10年前翻了一番。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社会中间阶层在萎缩。至于房价,已成为台湾民怨之首,足见它给民众带来的焦虑感。

  为了消除贫穷,台当局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杠杆,弥平贫富鸿沟;如何合理抑制房价,藏富于民众,是摆在台当局眼前的两大难题。(《海峡导报》 记者 兰文)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责任编辑:张真瑜]

相关内容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