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的条件肯定不如宾馆酒店,但你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台湾南投县中寮乡的“清城农庄”,主人吴基任一边接待旅客一边对记者这样说。他8岁的小女儿也进进出山帮着端茶送水。
近年来,一种由农民利用自家空闲房屋开办经营的旅店——民宿,正在台湾的乡村普遍兴起,成为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清城农庄位于南投坎斗山的深处,占地约4公顷,处处充盈着主人创意铺排出的清幽与恬适:供住宿的两层木屋沿溪而建,屋外是绿毯似的草坪;不远处,绵长的青石步道在葱绿的香蕉和槟榔林中若隐若现。入夜,主人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前来串门的亲朋和我们一起品茗聊天,伴随着窗外的阵阵蛙鸣虫叫,农庄的夜显得宁静而远离尘嚣。
正是这样的宁静和野趣吸引了长居城市的都市人不惜远远地驱车前来度假。每逢周休二日,台湾各地的民宿变得喧闹起来,不少城里人驱车到此小住,品尝农家菜,欣赏山林风光以及爬山健身。
“经营民宿并不是简单的给观光客提供住宿,最主要的是要和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特色等融合在一起,让民宿本身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宜兰县观光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尤正国这样概括民宿的经营理念。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宿业推广和开发的尤正国告诉记者,台湾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不得不由传统的耕作型向休闲农业转型。随着休闲观念在都市的流行,以及台湾从2001年开始实施双休日,为休闲农业带来了假日经济的新发展。但由于农村服务业不够发达,游客大多是走马观花地看看风景,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有限。于是农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留住游客使他们能够加大在乡村的消费?民宿——这种由农民提供给游客吃住游玩的新消费品因此应运而生。
在民宿文化日臻成熟的宜兰县冬山乡中山村,休闲、度假、生态、住宿、餐饮、会议、套装旅游等,把村中的家家户户联结到了一起。这个村的村民们原来以种茶、种果树、养鸡、养牛等生产为主,现在则分门别类共同转型做休闲农业和民宿。种茶种果树的可以开放游人亲手采茶摘果,到养鸡棚改建的餐厅品尝家养鸡做成的名菜“三杯鸡”,晚饭后可以登上半山高的农家茶坊鸟瞰宜兰县城的万家灯火,而曾被评为“十大民宿”之一的“三富农场”则提供了游客舒适的睡房。前来度假的城里人到了这里,可以各得其所。
“我们这里的路标和各家的店标都是经过社区居民共同讨论后整体设计的。”热心的“三富农场”场长徐文良带着记者挨家挨户参观村民们经营的休闲农业和民宿。他告诉记者:“休闲农业旅游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生态环境、民风民俗以及农民本身。”发展民宿业,就是要把游客请进家门,通过和农民的互动,深入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和乡野趣事。以此引起游客的兴趣,开发台湾农村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带来收入,使农村可以永续经营下去。
但要让整天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敞开大门接待观光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经营水上民宿而小有名气的南投县埔里镇“土角厝”民宿主人詹宏智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让陌生人进入自己家,自己在开始修建民宿的时候,就被村民们认为是“脑子有问题”,“还不如多种些槟榔”。直到“9·21”地震后,詹宏志的家乡桃米开始朝生态农业村方向转型,不少观光客开始光临这个原本闭塞的小山村,村民们的开放意识才随着与外界的接触增多而逐步树立起来。如今,村里已陆续办起了5家民宿。
在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休憩和用餐条件的同时,不少民宿的经营者将更多的人文理念渗透到自己的经营之中。也是“十大民宿”之一的南投县水里乡的“老五民宿”--为增加乡土味,主人卢振旭以自已在兄弟中的排行作为农庄的命名--农庄座落在浊水溪畔,兄弟几个在农庄中的经营各有特色:有的办养羊场,有的办果酿酒厂,而这些也都构成了“老五民宿”足以提供给游客的特色套装旅游。
在观光产业的带动下,民宿这种新兴的休憩方式发展很快。据尤正国介绍,目前台湾的民宿已有300多家,并还有不少农民将民宿作为发展方向。
但民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正国说,民宿刚兴起就受到资本雄厚的酒店业的排挤,关于民宿合法化的问题争论多年,一直到不久前才得以解决。而目前台湾真正有执照经营的民宿只有3、4家而已。对于那些还没有经营执照的民宿,一时还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同时,民宿是当地生活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色就是传统乡村的生活形态,一般没有现代娱乐设施。但经常会有游客询问是否有麻将可打,或为什么没有电视看等。尤正国认为,民宿要经得起城市生活和经营利润的诱惑,否则,民宿和酒店将没有区别,台湾的农村也将不再是农民的安身立命所在了。
此外,民宿的大量开办,要吸引的都是来自城里的观光客。在台湾经济不景气的今日,休闲农业和民宿的经营都只有每周2日的热闹,徐文良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周休5日。”而吴基廷则表示,“希望将来开放大陆游客来台观光时,他们也能光顾我们民宿。”(新华社台北3月21日电)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