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22日在云南大学启幕。来自两岸30余所高校、档案馆等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民族档案研究建设。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档案与少数民族社会记忆”,主要围绕“少数民族档案学基础理论”“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保护与开发利用”等课题展开。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6个跨境而居,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独龙族等15个民族是云南省所特有。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但也因为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加快,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流失正在加剧,文化的多样性正在逐渐消失。
云南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说,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云南自启动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档案项目以来,积极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建立了以云南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为重点,涵盖25个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资源体系,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得到有益的实践探索。
“我们既要文字记录,也要口述记录;既要有历史记录,也要有神话故事记录。”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明珂在题为《文献、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民族档案保护与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民族档案研究已走过近30年,其间既有过顺利发展的一路凯歌,也遭遇过被质疑的挫折与彷徨。中国民族档案资源灿烂辉煌,继承,研究,发扬,不仅是档案学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自尊。
“当代学术研究需要合作,尤其在目前民族档案学术研究亟需振作与突破的状态下,合力攻坚,合作共赢,将是改变局面,寻求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当日,云南大学还向与会代表发出倡议: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档案学、民族档案学以及少数民族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创建“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该网站将为广大学者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彼此协作、展示成果、百家争鸣的平台,为高校间、地区间、学者间的学术合作牵线搭桥,提供各种学术服务,及时发布最新学术信息及成果,收集、整合学术资源以供学界共享,切实推进民族档案学科发展。(记者 马骞)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