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揭秘台大校园密码:“傅钟”21响源于傅斯年名句

时间:2010-08-18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漫步在台湾大学校园,你可曾想过,椰林大道隐含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遗迹?可曾数过“傅钟”共响几声?抢手的台大鲜乳,又是从何时开始生产?现在有一群三十出头的台大毕业生,在校时非常关心校园文化资产,花了两年时间破解八十二个“校园密码”,记录台大校园变迁的痕迹。 

  《Hi!NTU解读台大的82个密码》有四位作者,有人现在是台大的老师、行政人员,也有人开网络公司。他们都是台大通识课“校园文化资产诠释“的助教。

  作者之一刘子铭现在是台大医工所助理教授,他说当初发起这堂课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学理工,生活中较缺乏人文关怀,希望透过实际探索,帮助自己和同学充实历史文化素养。

  在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眼中,这群学生对于台大校园“有点鸡婆,但感觉得到他们对学校的感情”。他们曾发言干预校园空间营造过程而得罪师长,但夏铸九说,台大校园现在慢慢有点味道,靠的就是这些学生锲而不舍地发言。

  刘子铭以椰林大道上的植物为例,细数从日据时代到国民政府来台后的变化。椰林大道一九三二年开始规划,殖民政府种椰子只为凸显“热带大学”的南国意象,原本终点是“南方人文研究所”,象征日本对这所大学的期许:成为日本前进南洋的学术参谋团。国民政府接收后,在椰林大道种植象征帝王长寿的龙柏,凸显另一种思维。

  至于“傅钟”二十一响的秘密,书中指出,是根据老校长傅斯年的一句话而来:“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的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另根据台大教授宋永义的说法,台大早在一九二八年就生产鲜乳,只是当时产量很少,大多都送到台大医院给病患喝;台大农学院学报还记载,一九四五年台大的前身“台北帝国大学”移交给国民政府的乳牛共十九头。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编辑:吴斌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