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英九接受台湾媒体专访时表示,他对两岸政策的做法是稳健但务实,可以看见成果的,目前两岸正商谈互设机构,教育和各方面的交流增加,若年底ECFA谈判能把货品贸易谈完,整个情势都会不一样,“有没有政治对话就没有那么大差别”。
马英九这番话,是在重申其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实际上是“只经不政、以拖待变”的两岸政策。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放老兵探亲,90年代初实现“汪辜会谈”,到2008年两岸“三通”以及签订以ECFA为里程碑的18项协议……哪一桩、哪一件离得开政治?联系到近期马英九拒绝两岸联手保钓、与日本签订渔业协议,4月16日与美西学界进行视讯会议又重申“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与经济伙伴,在区域和平享有共同价值和利益”等一系列言行,不难看出,马英九避谈两岸政治议题,目的还是要让美国人放心,让民进党无攻击之靶。
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4月20日在主持“展望中共习近平时代的两岸关系”讲座时指出,两岸关系已处在关键时机,事缓则圆是对的,但必需考虑台湾的发展,2016年选举如何变化很难预料,这3年是关键,如果放弃,一旦变化,可能回到10年前,因此希望能好好把握这3年,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这位九旬长者的肺腑之言,不知马英九听到没有?
开展两岸政治对话,不仅是为签订货品贸易之类的经贸协议做些小修小补,更重要的是要与大陆共同探讨并处理好两岸的政治关系,探索出台海两岸能够长治久安的相处之道,从而建立起一个不因台湾内部变化而发生逆转的两岸和平发展机制。这是掌舵台湾前途的政治人物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历史留给马英九的时间不多了,台湾人民给了马英九两个任期8年的时间,如果还建立不起这样一个机制,是否会愧对历史?(作者为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