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4月27日,一场被后世称为“汪辜会谈”的协商在新加坡举行。两岸关系从此跨出历史性的一步。20年来,两岸协商逐步深化,两岸和平发展亦在此基础上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站在“汪辜会谈”20周年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时刻,从历史纵深展望未来,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导报驻京记者专访了北京各大涉台研究机构的权威学者,推出“北京访谈录”栏目。开篇的访谈嘉宾,是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
谈政治对话:应该“抓中间带两头”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两岸和平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和平协议是个绕不过去的议题。日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也认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相当困难,您怎么看他的观点?
李家泉(以下简称李):我认为和平协议是时候谈了,但这当中存在困难,就是涉及台湾的政治定位的问题。台湾当局在和平协议问题上保守,是害怕被套进“和平统一”的概念中去。台湾一直强调“尊严”和“对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尊严”是能有的,问题出在“对等”。政党可以对等,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三党能够并存合作,但政权不可能对等,两岸必须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解决政权问题。
记:若两岸智库先适时召开两岸和平论坛,积累对和平协议的共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李:一般可以把政治议题的对话分成三个层次:民间、智库和官方。现今台湾民意不太想统一,对共产党仍有顾虑,这从各种民调都能够看得出来。而台湾是民意社会,官方能以民意做借口,对我们打“民意牌”,说明两岸政治对话时机不成熟。我们常爱说“抓两头促中间”,我觉得两岸政治对话议题上,我们需要“抓中间带两头”。因为学者下可以影响民意,上可以影响官方。台湾学者能够影响媒体,媒体舆论在民意上产生引导作用,也会影响官方的做法。
对台思路:“中国梦”是寓统一于和平发展
记:“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是当前对台工作的新主题,接下来大陆对台工作面临怎样的新任务和使命?
李:促进两岸统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由上而下”,但是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困难,因为台湾不再是两蒋时期,逐渐失去了这样的魄力。另一种就是由下而上,奠定民意基础,步子走得更扎实。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谈统一,是给自己背包袱。面对这样的情形,我想我们要做的,还是和平发展、深化合作,不需要着急统一,但也提醒对方不能踩我们的底线。实际上 “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就需要我们不断夯实民意基础,在各领域创造条件,才能让一切水到渠成。
记:“中国梦”对两岸关系而言,有什么样的正向影响?
李:我认为“中国梦”这个提法影响非常大,不仅是在大陆,也在台湾引发了很大震动。“中国梦”站得更高,更有力量,这让台湾认同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而这些认同的人也受到了鼓励和振奋。他们看到共产党做得很好,也会思考台湾应该怎么办。
记:从“海峡梦”到“中国梦”,这种提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将“中国梦”和“海峡梦”连在了一起。温家宝在报告中特别指出,应“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也就是说,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是不可分的,“中国梦”要让我们做的,实际上是“寓和平统一于和平发展之中”,我觉得这应该成为目前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谈亚太形势:台湾要明确原则分清内外
记:目前的亚太形势,台湾面临着美国与日本的拉拢与分化,台当局也希望提升自己在亚太地区的“能见度”。这似乎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李:拿钓鱼岛问题来说,实际上是中美日的三角关系,台湾在这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可以简单概括为:美国要“战略东移,控制日本,利用日本”;日本要“紧跟美国,利用美国,发展自己”;大陆要“坚持原则,捍卫主权,两面应对”;台湾则要“在两岸及美日关系中左右逢源”。
记:台湾在美日安保体系之中的作用,因此更加凸显?
李:“美日安保条约”实际上是美国套在日本身上的 “绳索”。绳子一松日本就“咬人”,绳子拉紧了就让日本稍微收敛。而日本对这样的关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在日本方面最担心的,就是两岸在保钓问题上联手,前段时间日本地震追悼会让台湾接受“外交礼遇”,或者是利用渔权问题让台湾“上当”,实际上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台湾,一边用两岸关系来吊美日的胃口,另一边又想拿与美日的关系来压大陆。
记:大陆如何破解这种挤压?
李:对日本,我们要抓住钓鱼岛问题狠斗不放,有理有力有据,“打狗给主人看”;对美国则重在说理,要求美国不要过分放纵日本危害亚洲;对台湾,则要明确“一个中国”原则,提醒台湾两岸问题是内部问题,内外要分清。
[ 责任编辑:焦源源 ]